1924 夢境‧文本‧超現實--莊菀婷
1924年在《文學》雜誌上發表了由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起草、詩人保羅‧艾呂雅(Paul Eluard)等人簽名的《超現實主義宣言》(Le manifeste du surréalisme),其中以辭條的方式為超現實主義下了定義:「超現實主義,名詞。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企圖運用這種自動主義,以口語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達真正的思想過程。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賴於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
超現實主義的出現和當時的科學、哲學發展有密切的關係。二十世紀以來,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包括非歐幾何的問世、波動力學的產生、輻射能的發現、量子論的提出、基因概念與遺傳、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等…。正如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所說,這些科學發現使當代人認識到:「我們在物質問題上被蒙蔽了,真正的世界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我們關於空間的概念是錯誤的,我們製造的時間是錯誤的,光以曲線傳播,而物體的質量是可變的。」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我們在精神問題上難道不是也處在「被蒙蔽」之中嗎?超現實主義在百科全書 (Encyclopédie) 的辭條定義:「哲學條,超現實主義,建築在對於一向被忽略的某種聯想形式的超現實的信仰上,建築在對於夢幻的無限力量的信仰上,和對於為思想而思想的作用的信仰上。它肯定要摧毀其他的精神機械主義,同時代替機械主義來解決生活的主要問題。」在這樣的思想武裝之下,超現實主義者大膽地邁入前人所從未涉足的精神王國。
超現實主義的哲學基礎是黑格爾的辯證法(i) 和柏格森的「生命衝動」學說(ii)。但是,給予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直接的、最重要的影響的,還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說。正如André Breton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所說:「應當感謝弗洛伊德的發現。由於相信這些發現,一股思潮形成了。」超現實主義主張,文學藝術要在人的複雜性後面發現它的統一,現實的表面不足於反映實現本身,超於現實之上存在著「某種組合形式」,這種形式能達到事物的本質。這種形式之一是潛意識,另一種就是夢。潛意識,反映了人的靈魂和世界的內在秘密,表達了潛意識,才能達到人對自己的完全意識,才能解釋現實世界的動因。夢,把人秘而不宣的東西完全揭露出來,既顯示了過去和現在,也預知著未來。而夢和潛意識兩者之間互文生意。在《娜嘉》中,André Breton寫到:他做了一場夢,又「這夢在我看來之所以有意思,是因為它顯示了這類回憶——只要我們稍加努力去回想思索——對思維的演變所能產生的影響。…」就如同強調「偶然」對思維的影響、巧合事件的意義,以及它們的關聯和想像,都在我們的直覺當中。
超現實主義文學否定現實主義和傳統的小說,敵視一切道德傳統,而小說之所以成為文學的寵兒,是因為它適應了讀者要求合乎邏輯地反映生活的追求。它要打破這一切,追求「純精神的自動反應,力圖通過這種反應,以口頭的、書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達思維的實際功能。它不受理智的任何監督,不考慮任何美學上或道德方面的後果,將這思維記錄下來」。它強調潛意識和夢境,提倡寫「事物的巧合」,倡導「自動寫作法」。Breton與Soupault合作寫了第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小說《磁場》,便探索了「自動寫作」的經驗與方法。超現實主義者又在咖啡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尋找、搜集人的思維的原始狀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而《娜嘉》就是按照超現實主義美學觀點創作的著名小說,打破了夢境與現實的區隔,且突顯了「偶遇巧合」。小說敘事者與娜佳(Nadja)偶然相遇,向「我」揭示了超現實世界,這個超現實世界就是作者浮光掠影地寫出的一些記憶。作品中沒有連貫的情節、鮮明的形象,充滿了意象與文字的自由組合,思緒跳躍,相互接換。
“Par acquit de conscience, je penche une seconde fois au-dehors. J’ai le temps de voir, très distinctement, se retirer la tête d’un homme couché à plat ventre sur le toit du wagon, au dessus de nous… »—— (André Breton, Nadja, 1928, Ed.Gallimard)
這裡捉迷藏式的表現方式和夢境的跳換相似,夢境的顯像,總以圖片、接換、快速…等元素展現,我們進入那個世界,一個上下顛倒的人,一張撲克牌、上下轉動…這樣,我們的思緒陷入一個漩渦。在《娜嘉》一書中寫到,「…回顧我先前所提到的那些揣測,尤其造成影像位移、強烈固著,以及 ─更加無法解釋的─ 影像由並無重要性的觀察層次過渡到情感層次現象的原因。由於夢境影像的製造至少總要依賴此種雙重反射作用…」(iii)。這些影像和影像間或加入意識、潛意識的相互反射作用,是夢境也是現實。
潛意識,是超越三度空間的超高度空間世界。潛意識一經開啟,將和宇宙意識產生共鳴,宇宙信息就會以圖像方式浮現出來,心靈感應等也將一一出現,愛因斯坦把第四度空間定位為「時間和空間合而為一的世界」。而在超現實的世界裡,縱向時間和橫向空間合而為一,好比處於一個真空的狀態,什麼都是靜止的,又這樣的靜止實則極奇快速,這樣獨立於一切基礎之外想像出來的另類真實世界,是超現實,是超出了實際可以理解的表現方式,卻也是現實的轉換,原來夢境、現實,沒有哪個才是脫序的固定角色。
註 釋:
(i) 柏格森把生命衝動看成都市文學的心理基礎,提倡直覺和心靈感應等非理性的表現。認為科學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對的運動和實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絕對的運動和實在本身,只有通過直覺才能體驗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綿延」,那唯一真正本體性的存在。「生命衝動」即是主觀的非理性的心理體驗,又是創造萬物的宇宙意志。「生命衝動」的本能的向上噴發,產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靈魂等;而「生命衝動」的向下墜落則產生無機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具有強烈的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的色彩,但它對種種理性主義認識形式的批判和衝擊,對於人類精神解放確有重要意義,因而不僅成為現代派文學藝術的重要哲學基礎,對現代科學和哲學也影響很大。
(ii.) 黑格爾認為,人的思維行為的一切結果不具有最終的性質,絕對真理僅僅體現在認識的不斷深入之中。因此,不存在絕對的傳統文學的頂峰,也不應當把傳統的偶像看做不可逾越的柵欄。
(iii)《娜嘉》,呂淑蓉 譯,行人出版社:p52。
你好..不好意思打擾了!
回覆刪除最近正在寫一篇關於超現實的論文..
我想引用你文章裡的一段話~不知可不可以??
想請問~~你的整篇文章是哪本書的呢?
謝謝~~
這是大四時莊同學的學生作業
回覆刪除她應該是參酌各種來源再以自己的話彙整 然後老師也再看過稍作修改
超現實主義的研究很多
你如果在寫正式論文 還是不宜來部落格引用大學部的學生作業
而應該去找專研學術著作來參考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