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影音藝術欣賞--Lacombe Lucien通敵少年
圖引用自http://39escalones.wordpress.com/2007/11/28/lacombe-lucien-memoria-historica-a-la-francesa/
(如有侵權,請隨時留言或回應,會隨即撤下圖片。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時代主題特選(二次大戰):熱血/暴力、反叛/叛國
Lacombe Lucien通敵少年
年代:1974
導演:Louis Malle
編劇:Louis Malle, Patrick Modiano
演員:Pierre Blaise, Aurore Clément
簡介:本片為Zazie dans le Métro一片的導演Louis Malle所拍攝,兩部影片的風格截然不同。拍完本片後,他決定離開法國往美國發展。這兩件事雖不盡然有直接關聯,但是Lacombe Lucien在放映後所受到的許多嚴厲批評與指責,或許仍對導演有著難以磨滅的影響。問題在於這部片子所描述的故事背景是二次大戰時的維奇政權時期,在1970年代這仍是一段法國輿論界所不願去掀翻回顧的時代;而故事的中心人物更是個引發爭議的「通敵者」:血氣方剛的少年Lacombe Lucien在戰時本想加入抵抗軍,卻不巧遇上在校時就對他印象不好的師長,兩人不歡而散。陰錯陽差的機遇,卻使他被「保安隊」(Milices*)的爪牙所吸收,很快就嘗到了權力的滋味與施暴時的冷血快感。可是,這一切他雖然學得很快,也毫不猶豫地融入其中,卻並無任何特定的意識形態與信念為導;彷彿身處敵我,只是一場意外機緣,而對此他也甚少自我反省,且不惜與親友翻臉。直到他遇見一位猶太裁縫,並愛上了他的女兒,此後不得不面對一連串行為的抉擇。最後他雖救助少女,使她免於被送入猶太集中營,但是在逃難過程中,兩人的關係愛恨交加,陷入了難以言喻的緊張痛苦中 ...。
戰後的法國歡慶勝利,更塑造了戰時「全民一心、團結抗敵」的國族神話,這部影片卻以客觀之名戳破了這個假相,揭露的不是一個善惡分明的單純世界,令法國觀眾「情何以堪」;正是這種不同於社會成見的複雜觀點,使得這部影片格外耐人尋味。對於歷史的回顧、省思與檢討,有時須要極大的誠信與勇氣來面對與承擔。基於這樣的主題以及電影敘事所達致的美學表現,本片使導演Louis Malle在海外獲得了多個獎項的殊榮和肯定。
*Milices:維奇政權所設的「保安隊」,類似納粹蓋世太保。以貝當將軍為首領的維奇政權特別是在後期(Pierre Laval任第一總理)與納粹德國採「合作政策」(collaboration),負責追查異議份子、掃盪地下抵抗軍、協助遣送猶太人入集中營的保安隊,便無異於通敵的「法奸」組織。
友善連結:http://clicnet.swarthmore.edu/aobajtek/lacombe_lucien.html
注意 編劇之一是小說家Patrick Modiano
回覆刪除台灣有出了他一二本的小說中譯版
也有人寫過有關他的作品研究的碩士論文
是一位當代頗受注目的作家
上頭的劇照裡 主角身後門上貼的正是維奇政權時代法蘭西國Etat
回覆刪除Francais的首領 貝當將軍的肖像
在當時人們四處張貼他的肖像 並且試圖將這位一次大戰時的英雄人物
再度以"好爺爺"加"民族救星"的形象加以塑造 在小學裡老師鼓勵學
生給這位老爺爺寫信 還要教唱一些表達愛戴貝當 歌頌貝當的歌曲 讓
學生排隊行進時可以一邊踏步一邊大聲地齊聲唱著歌
貝當指責第三共和的民主自由亂政 企圖建立以他為中心的溫和的集權
政權(還不敢真的成為法西斯)
可是當年輕人被問到什麼是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國家體制時 令貝當大為
失望的是 大部份人都毫不猶疑地回答說是 共和國
如此 法國的民主共和並未因二戰而被摧毀 共和國理想仍是法國人心
中的普世價值了
劇中有一幕是在保安隊裡頭 大家在練射槍 直接拿貝當將軍的肖相來
當靶子射 沒有感到任何的不敬與愧疚
像這種情節真是不少 使這部影片充滿爭議性但也十分真實
它顯示的是 過去以為容易二分的幾套對立性價值 態度或意識形態
其實早已是一片混亂了
比如親德的維奇保安隊可以對貝當如此不敬射槍
一名為保安隊作事的女子深信(作為敵方的)美軍會贏 但同時她又是個
仇猶者 那種不知從何時就慢慢深入其心的對猶太人的無理性的恨 可
以把她自己弄得突然歇斯底里 快發瘋了似的 (令人想到電視上可看到
這幾年來有些一天到晚想要"倒某人" 倒到自己快要發瘋的我國國民)
Louis Malle表現出這樣複雜的人物 非常接近實情 但也難怪令戰後
的法國人頗覺得難堪 無法接受這樣的歷史真相
有老師認為這部片子以親德的法奸為主角 是以同情的角度來拍的
回覆刪除我不以為然
頂多該說導演是以客觀的角度來顯現複雜的情境與人心的矛盾
後來晚年他再拍了一部再見孩子們 則又以一個小孩的眼光看試圖保護
猶太孩童的神父
有人說導演因看到那些抵抗軍在戰後得意忘形的樣子而反感
但這些個人表現並不足以用來論斷大的歷史責任 更遠遠不足以因此而
能夠為納粹或親德的維奇政權所犯下的反人道之罪平反
片中的男孩是個鄉下人 但不是什麼純樸的鄉下人 也不能用什麼情勢
所逼來為他解釋行徑
他是有非常真實的特色 除了很重的鄉下口音 他求生本能很強 一旦入
了保安隊 他也很快學會規則 像進入幫派的人一般 也知道利用德軍勢
力給他們的特權與武力暴力來壓迫他人 他愛上一個女生也救了她 但
這種私愛並不足以抵消他在整個大局勢之下的作為
人性如此 壞人不是長者青面獠牙 時時一臉兇相
西裝筆挺 狀似思文有禮的特務 獨裁者 多的是 平日會會抱抱嬰兒 疼
愛子女 並不妨其在下令槍殺政治異議份子時的冷靜殘酷
關於二次大戰的名片很多 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幻影,禁忌遊戲,鐵道英
回覆刪除雄,大獨裁者,夜與霧,廣島之戀,再見吧孩子們,紀錄片哀傷與憐憫(我
們有專文介紹)等等
通敵少年 無疑是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的 因為它要求觀眾自行在複雜的
情境中作判斷
若選在台灣2008年5月20日這天來放映這部通敵少年 別有意義
什麼意義
回覆刪除自己去想吧
蠻感歎的
回覆刪除是否我寫太多了
結果沒人想看這部影片呢
還是我們的教育就是一貫地讓學生對歷史冷漠
對本國史冷漠 對外國史冷漠
選擇念法語 只要語言 不要歷史
大錯特錯了
我念了六年意大利文 現在已十二年過去 會看不會講了
但是因為有念意大利文化史 所以對意大利有很深的親切感
語言忘了就忘了 這種對於過去的認識所留下的關懷是不會忘的
本來只是開玩笑 想說告訴大家本片比色戒還好看
回覆刪除看看是否可以吸引一些人來看看
後來仔細想想 還發現這兩部片真的頗有關聯
它們都有一國被他國入侵 有親外政府的特務集團 有"熱血"青年
有愛情有肉欲 有角色扮演及認同的問題 有情感與"職責"角色的衝突
有背叛 有殘酷暴力 有死亡 有危機時刻的抉擇
真的可以拿來作更仔細的分析和比較 會是很有趣的研究題材
李安雖然不錯
不過我認為Louis Malle 更高明 展現的問題意識更複雜
而且用的演員都很稱職 沒有出現用像王XX那麼呆的角色及演員
如果說通敵少年有何還算可取之處應是他沒有成為當時強識之法西斯
回覆刪除意識形態的狂熱者
以前上作文給學生看過一篇Tournier的文章
提到三種情感A amour amitie admiration
其中只有友誼是建立在互敬平等的關係上
愛情常是非理性的投注 我們可能愛上我們平常覺得很可鄙的人而無以
自拔
可是最危險的還是(偶像)崇拜 尤其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最易投入一種不
辨是非的追求崇拜中
Tournier說翻開他們的抽屜 你可能發現他們藏的是恐怖罪犯 黑道幫
派 甚至早已死去的獨裁者暴君的肖像
這並非聳人聽聞之見
我已聽說有自以為首善之都排名前面的高中生組社團 崇拜毛澤東蔣介
石這類殘暴的獨裁者!!且自以為時髦優越居於特權中心似的...
若這只是少數例外也罷 令人憂心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走向在哪裡...
縱容這種現象的成人豈不該負很大的責任 這絕對是 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