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魁北克Québec-Festival estival / 夏之祭
魁北克Québec-Festival estival / 夏之祭 1 七月在蒙特婁,趕上了一些節慶,但也錯過了一些活動,像是每週日晚間十點起在舊港(Vieux Port)可觀望的煙火節,每次約持續二十五分鐘。 2
來不及參加的則是同志大集合。拉丁區附近的村落(Le Village)有很多專以同志為訴求對象的商店及聚會場所,不過,這個下小雨的白天,街上有些冷清。 3 將近兩週的爵士樂節(Festival de la musique de Jazz)都在藝術廣場(Place des Arts)一帶舉行,節目從早到晚都有,許多還是免費入場。今年的首演是Steve Wonder的演唱會,他特地為新近過世的麥可傑克森獻唱了幾首歌,以示悼念。
彩虹標誌。
傳統木製曬衣夾,既是普普現成物藝術,很寫實具像,也很有象徵性。
藝術廣場
音樂廳
4
已在別處提過的雙胞胎大遊行也在藝術廣場上進行,只有短短半個下午。
5
狂笑節(Festival de Fou Rire)先在拉丁區的Saint Denis街上展示(parade)。
真正的節目在戲院內舉行,看板在此: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持續一整個夏天的噹噹節(Festival de Tamtams),每週日下午在王山公園(Parc Mont Royal)大草坪上,人們帶著各種各樣的鼓,或者任何可敲擊的日常器具一起來合奏,東一群西一群,旁觀者便隨興起舞,或者玩起雜耍技藝來,不分舞台上下,也不分觀眾與表演者!這原是由民間自動發起的歡慶活動,完全是庶民文化的表現,充滿活力、自在、歡樂而融恰的氣氛,已成為蒙特婁夏天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 7
6
還有一個奇幻電影節(Festival des Films Fantastiques),也沒參與。
我躲到電影機器人館(Cinérobothèque)去看我想看的老電影,有重大的發現和感動。順帶一提,該館在夏季每日下午五點以後可享免費觀賞自選片一個小時!
位於拉丁區的Cinérobothèque
地鐵Mont Royal站出口前,依照經典動畫片「鄰居」(Les Voisins)所重搭的景。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魁北克Québec-Tu peux ravaler ta romance
Marché Jean Talon
« Tu peux ravaler ta romance »-Gilles Vigneault Un monde finit Quand on était dans le vieux système L’amour fait pas partie de l’histoire Un monde finit ... Depuis le temps qu’on était chez le notaire Tu peux cacher tes détectives Un monde finit... Ton prof le vieil Iscariote Mon grand qu’avait posé des bombes Un monde finit... T’as un problème de dépendance Ton petit dernier du bout du fleuve Un monde finit... Une fois chacun dans son village Un monde finit... Un monde finit « Tu peux ravaler ta romance » 歌詞引自以下友善連結
Un autre commence
Tu peux ravaler ta romance
J’ai tout compris je pense
Qu’on n’est plus du même pays
L’homme avait toute l’autorité
T’étais l’autorité suprême
J’étais qu’une côte à tes côtés
Je suis devenue ton problème
Quand t’as commencé à compter
Je me suis mise à compter moi-même
Pis j’en conclus qu’on va se quitter
De notre mariage de raison
T’as essayé de me faire accroire
Qu’on pouvait pas casser maison
T’as profité des années noires
Pour mettre mon plus jeune en prison
Pis tu m’as possédée sans gloire
Y a pas de quoi donner des leçons
Pour me faire signer tes papiers
La moitié c’est pour me faire taire
Pis l’autre moitié pour m’embrouiller
Quand t’es parti pour l’Angleterre
Tout seul pour te rapatrier
Je suis restée sur le débarcadère
Je me souviens, t’as oublié
À cheval sur ta moralité
J’ai reconnu tes directives
Dans leurs méfaits légalisés
Tu m’as fait peur, j’étais naïve
Mais là t’as fini de me niaiser
Dis riens, je préfère que tu m’écrives
Tu manqué de suite dans tes baisers
Qui me posait des couteaux dans le dos
M’a fait passer pour une idiote
En traduisant mon oui par no
Il a fait passer ses loupiotes
Pour les lumières d’un grand cerveau
On l’a pris pour un patriote
C’est un vendeur de statu quo
Dans tes années soixante-dix
M’a rappelé que tes trois colombes
N’étaient que nos grenouilles de jadis
Il m’a dit que si jamais tu tombes
En marchant sur mes fleurs de lys
Il ira fleurir quelques tombes
Forget me not myosotis
Ton petit vendeur de peur s’en sert
Tu bats le tambour, c’est lui qui danse
Pis c’est moi qui paye le concert
Entre sa parole et son silence
Entre son été pis son hiver
On voit jamais la différence
Le temps qu’il gagne, c’est le temps qu’on perd
Qui m’a volé un Labrador
Arrive avec ses dents toutes neuves
Pour réveiller mon chien qui dort
Il a tort de me voir en veuve
Dont il pourrait fixer le sort
Mais sa froideur me donne la preuve
Que j’avais ben marié un mort
T’auras tes blondes, j’aurai mes chums
On se reverra peut-être sur la plage
Ou des fois l’hiver au Forum
Alors tous deux loin des sondages
Et de tous vos différends d’homme
On apprendra le bon voisinage
Faut être chez soi pour dire Welcome
Un autre commence
Tu peux ravaler ta romance
J’ai tout compris je pense
Qu’on n’est plus du même pays
http://www.vigile.net/Tu-peux-ravaler-ta-romance
楓葉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魁北克Québec-Notre histoire dans les chansons / 歌曲傳民心
魁北克Québec-Notre histoire dans les chansons / 歌曲傳民心 (1) « Un Canadien errant », Nana Moukouri演唱之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9XvrBBf8UE&feature=related (2)beau dommage在魁北克語意為「當然」(bien sûr)。
蒙特婁的植物園Jardin Botanique
從魁北克的大事年表上來看,從1867到1960年之間,魁北克有什麼值得一記的大事?
這期間,魁北克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1960年代的「寧靜革命」豈會是無中生有的?當時襲捲歐美的一股求變風潮,是如何在此地醞釀的?所謂的「寧靜」背後,不免會有掙扎、抗拒,新舊世代間不免要面臨衝突,又是如何迎對與化解的?然而,寧靜革命的成果是明確的,平等、自由、與世俗化(去宗教主導的社會)的普世價值已落實於社會,深入於民心,但也仍繼續不斷在制度與法規政策上努力追求完善的目標。--如何能不感歎:我們的寧靜革命(因為我們極須要)又待何時才能實現?
魁北克的歷史都寫在「歌曲中」(Toute histoire québécoise, « c’est dans les chansons »-Jean Lapointe)。年表上未提到的,透過歌曲史的發展,或可捉摸其輪廓。以下內容,取材自Jérôme Deschêne老師的講演筆記摘要。另外,也要感謝Stéphane Kelly,以及Emmanuel Poisson提供的大量影音資訊。
在十七、十八世紀左右,魁北克雖已歸英王所屬,但仍保持著與法國詩歌之間的傳承關係,而多半的歌曲是與政治有關的主題。1837 至38年間的《愛國者》(les Patriotes)起義事件之後,Antoine Gérin-Lajoie曾於1842年作 « Un Canadien errant »,紀念犧牲、被判刑或遭到流放的參與者。
當時的一分錢錢幣,魁北克百姓的裝束。
囚禁「愛國者」的監獄遺址,現今為紀念館。當時因監獄可容空間有限,而被囚的「愛國者」有超過兩倍的人數,最後決定將他們遣送至海外。
1860年代,教士組織聚會(Les soirées canadiennes),希望能將人民的故事傳唱下去,以免遺忘了先人歷史。到了二十世紀初,特別是1920年代,收音機的時代來臨,美國歌曲便大量湧入。這時也產生了魁北克最早的名歌手Bolduc,以傳統的旋律配上她自己作的詞,歌頌「美好的過去時光」,也描述鄉間的日常生活以及經濟大恐慌的時事。她辦的演唱會,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巡迴,以她有名的啦-啦-啦(turlutage)唱腔聞名。1940-50年代,以駐唱於小酒館(cabarets)的歌手為主流,而其中Félix Leclerc更成為民族歌手(chantre national),以純樸自然的歌詞頌讚大自然、童年、愛情和家園鄉土。
Hommage à Félix
就這樣,魁北克的歌者從不吝於借歌曲表達他們對家鄉土地的愛、對人民與生活的關懷,以及對政治社會現狀的回應。而1960年代,寧靜革命之前,歌曲更以身份認同的追尋為最重要的主題。這時,無名的年輕歌手,透過歌唱大賽而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如Gilles Vigneault,既是詩人、劇作家,也是說故事的人,他深受民俗音樂影響,以歌曲表達了追尋身份認同的時代心聲。1960年代是所謂搖籃的年代、反撲的年代,強調「群體」重於「個人」,注重歌詞內容,以自由、旅行、自然、城市風貌和找尋國家的名字( « Il me reste un pays à nommer »-Gilles Vigneault)為主題;演唱的地點是小型的俱樂部,聽眾多是青年、學生,形成了一股社會氣氛。代表性的歌者如Jean-Pierre Ferland, Raymond Lévesque, Claude Lévéillée, Claude Dubois, Clémence Desrochers等。不過,同樣在這時代,還有所謂的yé-yé流行歌曲,來自於英美流行文化,以青少年為訴求對象,主要是為了跳舞而作,歌詞顯得較輕浮。
1968年「寧靜革命」的時代,又誕生了一種融合式的新穎之音:電子音樂加民謠風加搖滾樂節奏,也就是美式旋律與法國香頌的結合。同樣的混合文化現象也出現在其他的藝術領域,這時在蒙特婁市的四毛錢劇場便推出了以魁北克口語le joual寫對話的戲劇,配樂是搖滾樂風,內容則是當代的政治社會議題。 « Je reviendrai à Montréal » (Robert Charlebois)正是此時期的作品。
1970年,成立不久的魁北克黨在得票率上大有斬獲,促使CRTC(Conseil de la Radiodiffusion et de Télécommunication canadiennes)國家通訊傳播會,為提昇法語歌曲,規定電台每日須播放65%比例的法語歌曲。1976年,魁北克黨終於獲得執政權,自此正式立法,以法語為官方語言。在1980年的獨立公投之前,出現了許多歌唱團體,如Beau Dommage(2)、Harmonium、Octobre、Offenbach、Corbeau等,大聲唱出魁北克民眾集體認同上的自覺意識。然而,第一次的獨立公投未得過半,這些集團便一一解散了。接下來的二十年,經濟上呈蕭條傾向,再度回返到個人主義時代。唯演藝事業(show-business)的商業化與國際化驅勢,促成了一些世界級巨星揚名於海外,最有名的當推Céline Dion。她雖唱紅於美國,但是她始終不忘她的蒙特婁家鄉,更以作為魁北克人為傲。
值得一提的是,「寧靜革命」並非只在於追求法語族群的民族獨立,因為魁北克人早已是多元族群的共存。事實上,在強調英法語對等權利的同時,改革要求的也是整體社會的現代化,是經濟社會政治上的人人平等、各種宗教信仰的同等尊重、勞工權益的重視,同時也是家庭革命,尤其是女性地位的提昇與兩性的平等權利的落實。
在此普遍的訴求之下,1992年(第二次獨立公投之前三年)Gilles Vigneault的一首著名歌曲,便是將國族獨立平等的訴求,借由女性追求自主獨立的心聲唱出來。這就是有名的 « Tu peux ravaler ta romance »。
註: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魁北克Québec- Elvis Gratton, « 偽貓王 »
Elvis Gratton志在模仿貓王,他終日苦練,為的就是參加仿貓王電視大賽。他終於贏得冠軍,獲得了旅遊聖芭納納的機票。他歡欣地偕妻同遊,在飛機上又開始搞笑,旁人問他是哪裡來的,他用了好幾種方式來解釋,仍令對方傻了眼:Elvis的自我介紹,大約是這麼說的:他是
Canadien québécois de français de France ;
Canadien français ;
Nord Américain français du Canada ;
Francophone québécois canadien ;
Un Québécois d’expression canadienne française ; ...
Franco-Canadien du Québec ;
Québécois Canadien...
台灣的人歷經大半個世紀的國名符號爭論,還有駐外代表處令人瞠目結舌的各種名號,造成自己人與外國人對於「我們是誰」的界定一片混亂,面對Elvis Gratton鬧的尷尬笑話,大概都能體會。這種場面只能讓我們想笑又想哭! Youtube上的影片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ETogEGwh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ZS7sOOpELI
Elvis Gratton 是個魁北克導演所創造的諷刺喜劇人物,他所期望的自我實現,完全寄託在成功地模仿一個過氣的英語偶像歌手。到頭來,當他要介紹自己是誰的時候,卻說也說不清楚,只能用幾個詞在模糊地帶形容來形容去,始終找不到恰當的字眼。而他的說明多少也層疊著魁北克歷史上身份認同的複雜困境:當魁北克的法國移民不再屬於法國管轄之後,他們以自稱加拿大人以有別於英國移民;等到世界認同加拿大這個國家時,他們又要在一個大體是英語的國家裡,強調自己是所謂的加拿大法語人。直到後來,魁北克這個省份地區才確立成為認同本土的依據。現今,魁北克人是早期原住民、各不同階段移民所組成的多元民族共生之地,認同的就是共同居住的魁北克這個地方。即使當代法國人的後裔深切知道他們先人所來自的歷史,也在他們的生活文化中保留有許多的歐洲傳統,但現在的魁北克人,就是魁北克人,無需再多形容詞了。
“Elvis Gratton”一片的編導為Pierre Faladeau, Julien Poulin。由Julien Poulin主演。導演Pierre Faladeau(1946-2009)不幸於2009年9月25日在蒙特婁病逝,他終其一生為爭取魁北克獨立而奮鬥,也不斷在其電影作品中探討這一主題。筆者在此特別向他致敬。
有關Pierre Faladeau去世的網路新聞報導:
http://www.cyberpresse.ca/dossiers/le-deces-de-pierre-falardeau/
http://www.radio-canada.ca/nouvelles/societe/2009/09/26/001-Falardeau.shtml?ref=rss 致獻給Pierre Faladeau的網站: Pierre Faladeau的幾部重要影作: (版主特別感謝Emmanuel Poisson老師提供相關資料。)
http://www.pierrefalardeau.com/
Le party
http://www.pierrefalardeau.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3&Itemid=48
Octobre
http://cinemaquebecois.telequebec.tv/#/Films/25/Clips/35/Default.aspx
17 février 1839
http://cinemaquebecois.telequebec.tv/#/Films/7/Clips/96/Default.aspx
魁北克Québec-la langue française, les langues françaises
魁北克Québec-la langue française, les langues françaises
蒙特婁市中心維多利亞廣場上,法國送的新藝術風格地鐵站出口。這個地鐵站出口每到冬天必積滿厚雪,故不開放。
初到魁北克,聽到的是一種似曾相識又疏異的法語。
一大早到達蒙特婁的機場,人們互道Bon matin。我想先吃點早餐,卻看不到早餐的菜單,後來才發現,déjeuner名下的菜單內容很像早餐!午餐呢,就順著往下推,叫dîner。至於法國人說的宵夜souper,在這裡只好變成了晚餐!我想吃份早點套餐,店員說時候太早,他們還未準備好,來不及供應patate,但可改換其他糕點類,我愣了一下,才明白她指的就是pomme de terre馬鈴薯!領到餐後,向她道聲謝謝,她卻說「歡迎」(bienvenu)。如此,在吃到早餐之前,我已上了一堂魁北克的法語課。
在這些用語當中,可以發現接近美語的表達方式,比如像good morning ; « Thank you ! »- « you are welcome ! »簡直是直譯轉換到法語去的。再看,從fall in love到tomber en amour,也就不奇怪了!
但這種近鄰相通的影響不是唯一塑造魁北克法語的因素。有些用詞事實上反而是保留了古法語的用字,如frette(froid)、pogner(prendre),在現今法國的標準法語中已不再通行。這點意味著魁北克法語與法國法語之間的差距,不是只有時空距離,讓魁北克法語單方面產生了變種,實際上在另一方面,巴黎人說的法語隨著時間也已改變了許多。有一說是魁北克法語尚保留有王室舊有的語音,而巴黎街頭卻在兩百多年前已衍生出不同的語音,且被新時代的掌權者認定為是應當得到正名的現代語言標準。 註:
魁北克留存了一些古法語,不僅用詞如此,發音亦然。上回提到La Dégénératione的歌詞《toé ma p’tite fille...》,toé就是toi,直到作家蒙田的時代都還念成toé。魁北克人把不分種族髮膚顏色的女友都喚作ma blonde(而不是ma petite amie),更讓人恍若回到了中世紀騎士愛的時代。在魁北克,鞋子不叫chaussures,叫souliers,感覺很有詩意。至於鬧鐘為何要用古老的計時器「日晷」cadran來稱呼,則不知其由來。當然,好幾百年前已離開法國的魁北克移民後代,面臨新時代的產物,也發明了自己的用語,比如水籠頭,不說le robinet,而是天差地別,令人意想不到的la champleure。人文之外,自然因素也很重要;在此北國漫長的寒冬雪季,須要一些特殊的氣象用語來描述各種情境,因此相關的用語和地處溫帶的法國相較,必然要更豐富、更細膩化,比如la pouderie在魁北克有個特殊意涵,是用來形容細如粉末的細雪。
北美雪地風景畫作
蒙特婁的國立美術館收藏之畫作
除了出自生活體驗而衍生的日常詞彙之外,發音上的改變才是各地法語差很大的重要原因。古音的留存只是其中一個現象,大體上魁北克的法語和巴黎的法語,其他地方的法語,其他地方的各種語言...等等,都遵循了語言漸次簡單化和同一化的趨向,就像現今在台灣大家說中文,已少有人用力去捲舌了。如此,許多開放的音a在寒冷的魁北克轉成了o,ui則變成i,似乎很合理,多聽也就習慣了。有些相近音會逐漸失去差異性而趨於同一,有的子音或母音在口語中簡縮、甚至完全消失(如plus只剩下pu)。但相反的情況也有,原本不發的音反而要發音,比如魁北克人講juillet、nuit、debout,尾音的t都發出聲。而更不可解釋的是完全多加出來的音,如ici彷彿十三世紀古法語再現,唸作icitte!在句法構成上,也有一些明顯的轉變,無論在法國或魁北克的口語用法,否定句的ne...pas都只剩pas一字,反之,若聽到魁北克人把Y’en a d’autres ?說成Y’en a-tu d’autres ?也不要太驚訝,這個tu與「你」無關,而似乎帶有中文的「嗎」或「呢」的問句提示功能,再如c’est-tu loin, ça ?(1)
說到「你」tu的人稱用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魁北克,「你」tu和「您」vous的區隔幾乎已消失,通通用一個「你」來互稱彼此。如果你希望早日融入魁北克的社會文化中,那你可以直接用tu來稱呼當地的老師(家人、同學、朋友更不用說了),直呼他或她的名字(prénom),而不必感覺有任何的不敬(這讓我想起美國人相互認識後,就會隨和地說: « just call me John »,以示友善)。Vous就留作複數的「你們」用。「我們」則傾向以較簡單的on est來取代nous sommes。社會語言學家必然會告訴我們:這個tu的普遍用法不只是內在於語言的發音簡化使然,而或許更代表著社會去除階級化,強調人人平等的普世價值觀。人人平等當然包括男女平權,不同於法國,在魁北克自編的大辭典中已正式把professeure、auteure這類陰性字列入其中,且十分通用。然而,強調個人主義和平等觀念的結果,是「各付各的」(go dutch),餐廳對於一桌人一人給一份賬單,毫不見怪;有人說「請」(inviter)你吃飯的話,意思是一起吃,但還是各付各的;強調男女平等的結果,或許也會有人抱怨說,魁北克男人比較「不浪漫」,女生也寧可自己來,不要男生幫忙開門、提重物等等獻慇勤的表示。不過,話說回來,平日的友善、熱情與週到的態度豈不更實在?魁北克人還強調自己的北美洲人身份,守時、守信的觀念對他們十分重要。(2)
小巴黎蒙特婁的拉丁區
拉丁區電影街旁Saint Sulpice
在1970年以前,魁北克法語當然是屬於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語言,但是要等到1968年才出現第一部完全依這種語言講法來書寫的戲劇作品,即Michel Tremblay的 « Les Belles-Soeurs »。這種語言是真正一般人平日講的話,被稱作le joual(此字是從cheval轉音而來)。大約在此前後十年間,陸續出現了一些以le joual撰寫的文學作品。1975年以後,在流行歌曲方面這樣的語言到處可聞,但文學作品的嘗試則逐漸消退。但這個歷程本身已足以成為劃時代之舉,其重要性意義,與其說在於作品自身的文學價值,毋寧更在於藉由這種特殊地域性的法語寫作來宣示寫作者與讀者身份的獨特性(有別於法國人或其他法語地區的人),即本土文化的認同。而1975年以後,多元族群組合的「魁北克人」(有別於加拿大英語人,也有別於魁北克之外其他加拿大省份的法語人)在法語語言的統合之下,本土認同感已是基本共識。
話雖如此,事實上,語言在教學方面還有許多不斷在討論,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最關鍵的是,有一主張魁北克本土法語應自立一套語言發音與文句的準則,但是這一來又要擔心與法國的法語脫節,反而失去國際性交流的機會。至今,學校老師教學上依據的大體上仍是法國巴黎的標準法語,而不排除魁北克法語的專用語彙。然而,學校既然留存著這種「外來」的標準,總不免讓一般人在面對法國人講的法語時,對自己日常生活講的口語會忽然表示「抱歉」,即使平日他們並不覺文化自卑感的壓力存在。這種潛在的矛盾,讓教導法語的老師一方面是維繫魁北克法語主導文化的傳承者與散播者,另一方面又因為學校教的法語與坊間口語不免有落差(且老師有必要去「糾正」這樣的落差),而形成一種法國法語位階的優勢,一種語言上的優劣階級之別,以致於造成了一般人民在語言觀感上偶而會不由自主地受到「法國法語才是好法語」的意識形態左右。這種情況,不知是否在法語世界特別明顯而嚴重?因為語言向來在法國人心目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是判斷社會出身階層人格教養等等的至高標準,對於法語的崇尚、熱愛,對其文化資產的地位的慎重看待、保護與發揚,似乎遠超過任何其他語言被看待和使用的情境。然而,無論美國、加拿大、或澳洲的英語人,都不會特別嚮往追隨英國式的標準英語。講葡萄牙語的巴西人,現今很難聽得懂葡萄牙本地的葡萄牙語,但也不會因此感到自卑或惶恐。如此看來,各種語言移入他境的社會地位變遷,值得進一步觀察與檢討,也值得我們反身思考本地語言的問題。
又一次話雖如此,能否對以上的說法提出反駁呢?也許很簡單,請欣賞這首優美的歌曲,它充份表達了魁北克人對於法語母語的熱愛!
« La langue de chez nous »-Yves Dute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3_SWk0xe-E
(1) 關於魁北克法語的特色,非常感謝Virgine Doubli, Claude Timmons老師的解說和舉例。
(2) 筆者還有一個小小的觀察與比較是,一般來講,如果你在法國買東西,價錢是26,23元,你最好不要拿出30,23元請店員找4元,法國人會覺得是給他添麻煩,相反的,蒙特婁人就沒這個問題。不知各位對此看法如何?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魁北克Québec-Il était une fois, une chaise berçante / 搖椅的故事
魁北克Québec-Il était une fois, une chaise berçante / 搖椅的故事 Ton arrière-arrière grand-père il a défriché la terre Ton arrière-arrière grand-mère elle a eu 14 enfants Ton arrière-arrière grand-père a vécu la grosse misère Tes arrière-arrière grand-parents y savaient comment fêter (pis : puis. toé : toi. pu : plus. 3 1/2 : appartement ; 1/2 est la salle de bain. frette : froid. cennes noires : sous. simplicité volontaire : un style de vie avec le minimum de moyens. tivi : télévision)
Frédéric Back曾於1981年拍過一部動畫片(1),片中述說一位魁北克的農夫到森林砍樹,以木材靈巧地作成一把搖椅(la chaise berçante)。他娶妻、生子。妻子總是坐在搖椅上,懷裡抱著幼兒,輕輕地搖啊搖。孩子一個接一個地生下來,搖椅也隨著時代,在孩子們的遊戲想像中,時而當木馬騎、時而當蹺蹺板玩,有時變成火車頭,有時又成了小汽車、大帆船、然後是飛機的時代來了...。當孩子大了,離家遠去,父母老了,逐漸凋零,最後房子賣了,搖椅也終被丟棄在雪地上。但故事尚未終了,有一天,一位老博物館員發現了它,把它修好漆好,帶到美術館內,當作休息時的坐椅。卻沒想到來參觀的孩子們,對現代畫興趣缺缺,反倒是被那把搖椅所吸引,一個個都乖乖排隊,等著坐一坐、搖一搖:就這樣,老舊的搖椅忽然在孩子的天地裡重獲了新生命...
這部動畫以默片的形式,藉著一張搖椅的歷程,述說了魁北克人的生命故事。搖椅可說是魁北克最具代表性的家具,是傳統大家庭裡不可或缺的一個成員。坐在搖椅中的母親就是小寶貝最心安的搖籃;搖椅伴隨著孩子長大,激起他們出外探險的未來夢想;也陪伴著老邁的父母,輕輕擺盪在美好的回憶中。甚至,在鄉民年節團聚,大夥兒一起跳方塊舞時,成排的搖椅也在一旁跟著音樂節拍與充滿活力的舞步,如盪鞦韆一般幌得好開心!
從這部講述魁北克傳統家庭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在1960年代以前子女成群的大家庭結構。四十來歲的歷史老師Stéphane Kelly告訴我們,在他念書時,同學中有人排行家中老十一,老十二的,可不是什麼稀罕的事!百多年之間,在仰賴土地為生的魁北克,家庭與天主教會一直是社會的兩大支柱,後者又對前者施展了強大的壓力,延續世代與維持人口為其一大目的:夫妻以婚姻的神聖天責之名,孩子得一個接一個地生下來,來者無拒,這也難怪許多的魁北克電影都在描述傳統大家庭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
一九六○至七○年間,魁北克有了重大的社會變革後,昔日的大家庭已相當少見。近年的出生率更降到了新低點,魁北克政府不得不積極推動生育福利政策,並大力迎接外來移民。每年七月中,在蒙特婁的藝術廣場(Places des Arts)上會有一場雙胞胎的大遊行(Festival des jumeaux ou jumelles),或許多少是為了以熱鬧的節慶氣氛來喚起歡樂大家庭的共同回憶,也順便激發生產報國的想望。果然,大家看到一對又一對的雙胞胎寶寶出場,都不禁會覺得「好可愛喔!」,母愛、還有父愛之心,立刻催化出來了!
小美女組。
小帥哥組。
浩浩蕩蕩的娃娃車隊。
天氣有點熱,昏睡過去了...。
大人經特別打扮,裝可愛以引人注目。
這個家庭及人口的全國性問題顯然深受關注,甚至,有近年流行的新民謠風歌曲,把大家庭「退化」到小家庭的歷程唱了出來,這首« Dégénération »(Mes Aïeux, 2007),還創了一個新字,把「世代」與「退化」兩個意思合一。不過,並沒有強調道德教訓的沉重意味,也不是真的「以古非今」,節奏感予人的是十分歡快樂天的氣氛,且是用道地而獨有風味的魁北克法語所唱的!在此,特別感謝Nicole Lavergne和 Virginie Doubli兩位可愛的老師提供歌詞及字義解釋。
« Dégénération » Mes Aïeux, 2007
Ton arrière grand-père il a labouré la terre
Et pis ton grand-père a rentabilisé la terre
Pis ton père il la vendue pour devenir fonctionnaire
Et pi toé mon ptit gars tu sais pu c’que tu vas faire
Dans ton p’tit 3 1/2 ben trop cher frette en hiver
Il te vient des envies de devenir propriétaire
Et tu rêves la nuit..... d’avoir ton p’tit lopain de terre....
Ton arrière grand-mère en a eu quasiment autant
Et pis ta grand-mère en a eu 3 c ’tait suffisant
Pis ta mère en voulait pas toé t’étais un accident
Et pis toé ma p’tite fille tu changes de partenaire tout le temps
Quand tu fais des conneries tu t’en sauves en avortant
Mais y’a des matins tu te réveilles en plurant quand tu rêves la nuit....
D’une grande table entourée d’enfants...
Ton arrière grand-père il ramassait des cennes noires
Et pis ton grand-père miracle est devenu millionnaire
Ton père en a hérité y’e z’a tout mis dans ses réer
Et pis toé p’tit jeunesse tu dois ton cul au ministère
Pas moyen d’avoir un prêt dans une institution bancaire
Pour calmer tes envies de hold-uper la caissière tu lis des livres qui parlent...
De simplicité volontaire
Tes arrière grand-parents ça swinguait fort dans les veillées
Et pis tes grand-parents y’ont connu l’époque yéyé
Tes parents c’était des discos c’est là qu’ils se sont rencontrés
Et pis toé mon ami qu’est-ce que tu fais de ta soirée
Eteins donc ta tivi y faut pas rester encabané
Heureusement que dans la vie certaines chose refusent de changer
Enfile tes plus beaux habits..... car nous allons ce soir danser
註: 1. Frédéric Back,1924年出生於德國,1948年當他二十四歲時來到了加拿大。這部動畫短片曾獲得二十三個國際獎項,也包括一座奧斯卡金像獎。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魁北克Québec-Fête nationale ou jour de déménagement / 國慶日?搬家日!
魁北克Québec-Fête nationale ou jour de déménagement / 國慶日?搬家日! 七月二日那天,我拿了一份地鐵站的免費報紙回去翻閱。頭條新聞報導的是前一天「搬家日」( « Jour du déménagement »)相關的新聞,如蒙特婁市最新的房屋市場,房屋租金的漲幅評估與市民的經濟能力等等。當地的電信公司Bell有兩大頁滿版的廣告,其中一則,有兩個人正在搬家,一個往東搬,一個往西搬,廣告台詞利用installer的雙關語寫道:「在安頓好之前就先安裝好!」(Soyez installé avant d’être installé.),兩人搬的箱子都有著藍白交錯的條紋,不是隨意的藍色,而是魁北克旗特有的藍。而另一則Bell的廣告,則將Bell的兩個l字母處理成Bell,不必特別明眼的人就可看出一面小小的藍白紅三色旗在其中,下方也是利用bell的雙關語,寫著:「當我們有幸作為三色旗大家族成員的一份子,...生活是美好的。」(Quand on a l’honneur de faire partie de la grande famille du tricolore... la vie est Bell.)
冬季特長,大雪會積得又高又厚。所以,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段階梯--搬家時,恐怕有點辛苦!
七月一日那天是魁北克人習慣上的房屋租約更新日,也是搬家日。可是, 七月一日 那天也「剛好」是加拿大的國慶日。在地鐵報章的二版果然有相關的國慶日活動報導。但是,為何選在 七月一日 搬家?就因為 七月一日 是加拿大的國慶日。利用節日忙搬家,似有道理,且為了忙於搬家,當然「不得已」,無法參加加拿大的國慶日活動了!那麼還要慶祝國慶嗎?當然了,原來魁北克另有自己的國慶日可慶祝,是在六月二十四日。
魁北克的報紙紛紛回應搬家大日子的重要性,廣告也趁此配合促銷活動,這段時期安裝電話網路還有優惠折扣!不過,藉由廣告,選在這時日,電信公司也不忘顯示認同魁北克這個法語省份的心意,有時,不免有點「越界」,連法國的三色旗都出來了,那就有點「超過」了。
有朋友問我,魁北克人不想慶祝加拿大國慶,那是否在七月十四日那天慶祝法國國慶呢?就我的觀察,是沒有的。法國是法國,魁北克是魁北克,縱然有歷史因緣,但並未混為一談。魁北克是美洲唯一使用法語的地區,但他們強調自己可不是附屬於任何的歐洲國家。魁北克早已是個自主而獨特、百分之百的北美國家了。這一點,隔了一個大西洋,清楚而分明,時間、空間以及人們的意願,都已作了決定。
蒙特婁市中心政府部門前的三面旗子,從左到右分別是:魁北克省旗、加拿大國旗、蒙特婁市旗。
依照蒙特婁市旗所栽種的花譜,紅色十字架的四方有四種花草,代表四個早期建設蒙特婁市的移民族群:右上,薔薇(rose)代表英格蘭人;左上,白百合(lys)代表法國人;右下,酢漿草(trèfle)代表愛爾蘭人;左下,蘇格蘭薊(chaton)代表蘇格蘭人。這樣的旗子,卻不免令我們為北美印第安原住民的貢獻大抱不平!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魁北克Québec-Je me souviens / 我記得
魁北克Québec-Je me souviens / 我記得
我記得...。我記得。
我記得剛到蒙特婁,走在路上忽然注意到有汽車車牌的下方打上了這個法文句子Je me souviens,感覺十分驚喜而親切!
對我而言,第一個聯想到的當然是法國作家培瑞克(Georges Perec)在1978年出版的一部同名作品 « Je me souviens »。培瑞克在書中彙集了四百八十條的回憶,每一條目附有編號,全都以「我記得...」作為句子起頭。培瑞克為了寫作這本書,費盡心思,找尋他年少時代的一些小回憶,但原則上這些並不是特別與他個人切身相關的私密情事,反而是與他當代人共同經歷過的公眾小事,且常是在當下被認為稀鬆平常,人人皆知卻人人忽略,不被視為特別值得「紀念」的瑣事。但這些小事形成了整一代人共同的生活經驗,看似平凡,卻可能喚起整個時代的風味與氣息,標示著特定歷史時段的地域性常民文化點滴。不過,這樣的書寫組成,不是培瑞克第一個發明的。在書的扉頁上,他清楚說明了他的源頭:「這文集的標題、形式,還有就某層面來講,其精神,都是從Joe Brainard的 « I Remember »一書得到靈感的。」只是,培瑞克更為刻意,注意他所挑選的回憶的普遍性。在第四百八十條之後,他還留下一些空白頁,邀請讀者加入回憶與紀錄的行列,打破了個人作家自我主義的獨擁地位與框限。
然而,魁北克車牌上的Je me souviens與培瑞克的書並無直接關聯--但,在精神上或有間接關聯。
事實上,不是只有我看到的那部車特別詩意地打上這樣的文句而已。原來,所有在魁北克省登記的車牌皆共有這個銘言,這也是加拿大其他省份的車子所沒有的。
魁北克是法國的第一個殖民地,起初稱作「新法蘭西」 (Nouvelle France)。1759年被英軍打敗後,自1763年歸屬英王管轄,但仍同意當地人有信仰天主教,說法語的自由,及行使公民的權利。
我記得。這句話,多麼地重要而神奇!
註:
(1) 人們常問「我記得」(Je me souviens)的受詞最初是什麼。有關其來源的一段小討論,可參閱以下網頁,不過,這句話意味深長的正是受詞的懸置與所指的無限可能性。http://grandquebec.com/systeme-politique-quebec/devise-du-quebec/
(2)Etienne-Eugène Taché(1836-1912),為議會廳的建築設計者,也曾任魁北克的行政官員(sous-ministre des Terres et Forêts du Québ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