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新小說家與音樂--Michel Butor

新小說家與音樂--Michel Butor



Michel Butor, Henri Pousseur「照片中的人物為Michel Butor 」

Collage à partir d’un portrait de Michel Butor (octobre 1999) par Maxime Godard.



圖片引自

http://www.revuecircuit.ca/articles/12_1/i-a-propos-des-illustrations/

(如有侵權,請隨時留言或回應,會隨即撤下圖片。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Spirale de liberté



作曲家:Henri Pousseur

soprano :Marianne Pousseur

baritone :Vincent Bouchot

piano: Frédéric Rzewski 









Enfants, debout!

1.

Une ancienne tradition veut

Que les souverains de jadis

Aient tourné autour de l’Empire

Leur encre métissée de sang

Voulant remettre l’ombre à l’heure

Mais,le présent n’est pas un fil

C’est toute une vague c’est même

Un océan de vague d’où

Naissent parfois quelques sibylles

Proférant des texte chiffrés

S’organisant en talisman

Rétablissant les différences



2.

Ils pouvaient bien pendant quatre ans

Demeurer dans leur résidence

Concentration de l’Univers

Selon l’ancienne tradition

Tous ces souverains de jadis

Qui tournaient une année sur cinq

Depuis l’Est autour l’Empire

Promulguant le calendrier

Suivant la marche du soleil

Au progrès d’un camp répondait

La réaction annulatrice

Dans un retour intolérable







圖片引自

http://www.revuecircuit.ca/articles/12_1/i-a-propos-des-illustrations/

(如有侵權,請隨時留言或回應,會隨即撤下圖片。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Michel Butor, Henri Pousseur

Utilisation d’une photographie de Michel Colignon, extraite du livre L’Humus Inscrit avec texte de Michel Butor.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二十世紀,浮光掠影

二十世紀,浮光掠影



Catherine Demongeot, “ Zazie dans le métro”

圖片引自

http://www.kozlika.org/kozeries/index.php/post/2005/08/05/293-papa-dans-le-metro

(如有侵權,請隨時留言或回應,會隨即撤下圖片。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2007年春天,法國文學史部落格

以二十世紀法國文學改編電影,作了一系列推薦影音藝術欣賞,

介紹了幾部電影、戲劇和歌劇。

今春,同樣以二十世紀文學為依,我們再推薦幾部名片。

但是選片的依據,不再是文學改編作品,

而是依特定主題,挑選足以呼應文學的動向,

襯托某種時代氛圍的幾部法語影片和一部德語歌劇。



照這想法,值得推薦的影片也已一籮筐,一卡車,滿天星斗亮晶晶…,

不論如何,都絕對不可能面面俱到。

最後選定的這幾部片,一點也不敢誇說是最具代表性的,

反而只能說是帶點隨意性的,但也曾努力思量、配置過,

作為今春影音小吃的幾樣簡單菜色,用來開胃一下而已,

希望「下次再來」,菜色會不斷推陳出新,多的是!



這些片子擺在一起看,倒有個不算特點的共同點,

就是它們都涵蓋著某些內在矛盾的因素,從內引發爭論,

但不一定確保能達到正反合的辯證結果。

大學生可以接受嗎?別開玩笑了,當然可以!

學生不要以為,--不要假裝--在課堂上只能接受黑白善惡兩面分明的東西,

不然就無法應付,無所適從…

明明課堂外面的世界就不是如此單純,學生絕不是不知道。

老師也一樣。

大家可別相互鼓勵愚民化。

看這樣的電影,也應當有助於提昇論證思辨,

而不是只給一個簡單「光明」的道理,連小學生都不能滿意了。

推薦幾部影片,怎會是這麼複雜的事?

本來就是!



1. 現代藝術:前衛/古典、詩人/神話

Le sang d’un poète《詩人之血》---電影(導演:Jean Cocteau

2.黑暗年代:科學/瘋狂、理性/本能

Wozzeck 《伍佐克》--- 歌劇(音樂家:Berg

3. 二次大戰:熱血/暴力、反叛/叛國

Lacombe Lucien --- 電影(導演:Louis Malle

4.戰後經濟復甦,城流鄉動: 噴泉鳥語、塑膠花香

Mon Oncle《我的舅舅》--- 喜劇電影(導演:Jacques Tati) 

5.另類成長小說:解放語言、顛覆社會

Zazie dans le métro《地鐵中的莎姬》--- 鬧劇電影(導演:Louis Malle

(去年介紹過了,但這部「傳說中」的名片,仍太令人期待了!)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文學與歌劇-Le Nozze di Figaro費加洛的婚禮 /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賽爾維亞的理髮師

文學與歌劇-Le Nozze di Figaro費加洛的婚禮 /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賽爾維亞的理髮師



Le Nozze di Figaro : Cherubino, la Contessa Almaviva, Susanna



圖片引自 www.esplanadeyouths.com

(如有侵權,請隨時留言或回應,會隨即撤下圖片。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費加洛的婚禮》

原著與作者:Les Noces de Figaro (Beaumarchais)

劇本:Lorenzo Da Ponte

作曲家:Wolfang Amadeus Mozart

樂團及指揮:Karl Böhm

導演:Jean-Pierre Ponnelle

主要詮釋者(聲樂家):Hermann Prey ; Mirella Freni ;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 Kiri Te Kanawa;Maria Ewing

片長:181分

語言:意大利語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塞爾維亞的理髮師》

原著與作者:Le Barbier de Séville (Baumarchais)

劇本:Cesare Sterbini

作曲家:Gioacchino Rossini

樂團及指揮:Coro e Orchestra del Teatro alla Scala ; Claudio Abbado

導演:Jean-Pierre Ponnelle

主要詮釋者(聲樂家):Luigi Alva, Enzo Dara, Teresa Berganza, Hermann Prey

片長:142分

語言:意大利語





短評:連著看《塞爾維亞的理髮師》和《費加洛的婚禮》,就像在看精彩的連續劇發展一般。賽爾維亞城的理髮師費加洛,憑藉其機智,幫助阿馬維瓦伯爵(il Conte Almaviva)把巴特羅醫生監護下的羅吉娜娶回家後,羅吉娜成了伯爵夫人,費加洛也被僱為伯爵的僕人,並與侍女蘇珊娜相戀,在《費加洛的婚禮》一開頭,兩人正打算要結婚,正在為新房作準備...。十八世紀,對於貴族的淫亂奢華腐敗生活的批判,是常見於劇作的主題。法國的Beaumarchais,意大利威尼斯的Goldoni都擅長以喜劇形式來嘲諷貴族,且相對突顯的是平民的聰明才智,努力為自身的權益與社會處境而奮鬥。就歷史觀點來看,當時雖然已逼近時代的巨變--法國大革命已迫在眼前,但喜劇中的世界仍充滿了歡快的娛樂效果;喜劇向來常用的各種橋段,如陰錯陽差、反串、躲藏遊戲、張冠李戴、計中計等等,不斷掀起衝突高潮與驚喜、轉折。

  莫札特與當時有名的歌劇作家Lorenzo Da Ponte合作,譜成有名的意大利語歌劇《費加洛的婚禮》,曾在布拉格上演時立即造成空前的轟動。羅西尼的《塞爾維亞的理髮師》則晚在約三十年後才推出,相傳是以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完成譜曲的。兩位音樂家的風格各有千秋,但皆趣味盎然。《費加洛的婚禮》中更有多首聲樂家最樂於詮釋的難忘曲調,弦律十分優美。Jean-Pierre Ponnelle以電影手法來導演錄製這兩部歌劇,透徹達到了視覺上極為豐富細膩的戲劇性,有時更以誇大的光影對比,增添了詼諧效果。然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兩部歌劇中會集了1970年代多位的聲樂界人才,把每個人物角色的特殊面貌都詮釋得恰到好處。這兩部歌劇雖是接續的故事,但兩個製作的詮釋者各有不同,如《費加洛的婚禮》中的伯爵是由德國巨星級的聲樂家Dietrich Fischer-Dieskau演唱,演技與歌喉同等精湛。飾演伯爵夫人的是Kiri Te Kanawa,曾來過台灣演唱。苗條的Maria Ewing反串情竇初開的少年Cherubino,為愛沖昏了頭。唯費加洛一角,在兩劇中都是由男低音Hermann Prey所演唱,他英年早逝,至為惋惜。可是,如今聽他的演唱,看他那調皮的眼神閃動,仍可令人感受到他那熱烈的生命活力,有著超越時空的靈光。看過他所演的費加洛,總覺得費加洛已非他莫屬,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