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frlt1800/21/1588176270.jpg_###}
-Le Premier « Bon Marché »
Gravure en couleurs, Testu & Massin imprimeurs
Musée Carnavalet
演講者:蔡淑玲老師(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時間地點:2007年12月19日13時30至15時 文二館C2-201視聽教室
內容摘要(本文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自行翻譯或引用,謝謝!):
左拉(Emile Zola)創作的年代跨越了「第三共和」至二十世紀初的「美好年代」(La Belle Epoque)。他的長河小說(Les Rougon-Macquart)系列,包括二十部作品,其中Au Bonheur des Dames(《婦女樂園》)是其中的第十一本。一般提到左拉的自然主義(Naturalisme)小說,都會強調他所描述的主要是處境悲慘的下層社會階級。不過,這部小說的中心題材卻是一家以中產階級顧客為對象的百貨公司。
{###_frlt1800/21/1588176281.jpg_###}
-操作相機的左拉
Au Bonheur des Dames於 1883年出版,但小說背景設定的年代卻是在1863年左右,即第二帝國晚期。左拉為了撰寫這部小說,曾到Bon Marché百貨公司作了兩個月的訪問與資料蒐集,完全符合自然主義文學所講求的科學考證步驟,以作為建構小說社會景況的現實依據。但若要更進一步了解這部小說,有必要探究小說內容提及的社會變動,尤其是物質條件上的改變如何重塑了人們的感官模式,又如何造成整體結構性的翻新。比如工商業的興起,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流動;鐵道的鋪設,使得交通較往昔便利許多,也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及價值觀。
{###_frlt1800/21/1588176276.jpg_###}
-Zola攝:Le train de « La Bête Humaine »,
qui passe au bas de la propriété de Zola, Médan
第二帝國時期,巴黎市在總督Haussmann的指揮之下,展開了大規模的整建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將過去中世紀殘留下來的老舊狹小巷道剷平,改建為以凱旋門和歌劇院為中心的數條大道(boulevards)。當然,此舉在當時有政治上的考量:大道的開闢,是為了方便政府的軍隊前進,以震壓暴動,避免反抗的群眾躲入狹小曲折的巷道中,築街壘(barricades)抵抗。如此大型的城市改建自然引起了不少的反對聲浪,但同時也帶來了商機,炒地皮和房屋興建業趁此時機大發市利。改建的結果,造就了巴黎都會的新面貌,自此,其地圖、分區與街道門牌的設定一直延用至今,大體上的型制並未再有太大的改變。
{###_frlt1800/21/1588176271.jpg_###}
-Ernest Meissonier :
« La Barricade, rue de la Mortellerie (juin 1848) », 1848
Musée d’Orsay
{###_frlt1800/21/1588176272.jpg_###}
-Camille Pissaro:
Boulevard Montmartre, Mardi gras, 1897
Armand Hammer Foundation, Los Angeles
百貨公司的前身是拱廊街(passages couverts)裡的商店。拱廊街早在七月王朝的時代已盛行,以新的鋼鐵和玻璃為主要建材,讓大布爾喬亞階級的貴婦可以在有玻璃頂棚的拱廊街裡,穿著寬大的蓬蓬裙(crinoline),悠遊自在地逛街,享受購物的樂趣。後來的百貨公司,可以說是加大加寬加高的拱廊街。
{###_frlt1800/21/1588176279.jpg_###}
{###_frlt1800/21/1588176280.jpg_###}
許綺玲老師提供圖片
當中產階級(或小布爾喬亞階級)的人口漸多,消費社會的機制也逐漸形成。這時,我們便可以觀察到一個模仿(imitation)的現象,即中產階級開始模仿和追隨大布爾喬亞階級的品味與物質享受,就像過去大布爾喬亞階級模仿和追隨貴族的品味與物質享受。而在當時,第二帝國的皇后及其貴婦團(l’impératrice Eugénie et ses dames d’honneur)可謂帶起時尚(la mode)的第一人。事實上,當時百貨公司的貨品尚無今日的多樣化規模,最主要的,就是布料。大家到百貨公司去挑選布料(特別是有來自東方的珍貴絲綢),然後順便量身訂作服飾,交給店內專設的「生產線」(ligne de production)去縫製。
左拉的小說描寫一名外省女孩(Denise)初到巴黎投靠叔父,卻被叔父家對面的大百貨公司所誘惑。百貨公司的炫爛繁華與叔父的小店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她打從心中興起一股莫名的輕蔑感...。後來,她自己也進了這家百貨公司工作,一直升到店長的高階。藉著這個故事,勾勒出來的是新舊時代的交替,以及隨之而來的,人際關係的複雜化與價值觀的轉變。值得注意的是,小說中不忘提到當時的「自殺潮」,其原因通常是傳統小店主,在無法和大百貨公司競爭的情形之下,無以為繼,而發生的社會悲劇。這樣的衝擊,也使得原本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法國,產生了社會主義的另一股趨勢。
{###_frlt1800/21/1588176275.jpg_###}
-Eugène Atget攝:
Boutique d’articles pour hommes
16, rue Dupetit-Thouars (Temple), 1910-1911
百貨公司可以說是加大加寬加高的拱廊街,但以更為琳琅滿目的物品展演(spectacle)來激起顧客的購買欲和拜物心理(fétichisme)。 事實上,現代的種種推銷技巧在當時都已發明了:比如店門前要製造人多的印象,最好是多到「爭先恐後」的地步;貨品要限量供應,已造成差點供不應求的現象;有各種不同的促銷時機與名目;商品要定價,並且要配合一套新的貨幣哲學,讓人們甘心為了追求抽象的價值或品味「符號」,而不斷地去消費。前面提到的生產線配套服務,還有售後服務、郵購服務等,在那時代都已存在,甚至貨品行錄(catalogue)還印製為多國語言版,以寄送給各國的貴婦人郵購。此外,當時百貨公司也很體貼地為顧客設想了藝術品畫廊、閱覽室和休息室、飲茶室等,與今天的百貨公司一樣。此外,廣告海報(版畫或攝影),廣告明星制,已是非常重要的促銷手段了。
{###_frlt1800/21/1588176274.jpg_###}
-Eugène Atget攝:
Magasin du Bon Marché ;1926-27
百貨公司裡的消費行為也經由建築與裝璜,被設計成一種夢幻般的現實經驗。消費社會即是一個觀看的社會(société du regard)。別有象徵意味的是,左拉小說為本的Bon Marché百貨公司,其建築物是由興建巴黎鐵塔的工程師艾菲爾(Gustave Eiffel)所設計的。
{###_frlt1800/21/1588176277.jpg_###}
-Jean Béraud :
Parisienne, place de la Concorde, vers 1895
Musée Carnavalet
若下回到巴黎旅遊,別忘了到歷史悠久的百貨公司觀察一下,在那展示現代商品的老建築裡,從文化的角度想像及體會一下十九世紀所曾走經的社會變化!◎
聽了演講果然對於後來看這些更詳盡的解釋文字會吸收、閱讀的更
回覆刪除快,就像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去上課好像老師也是說著我們都有的課本
上的東西,但是別人講出來我們聽進去,無形中已經有了一個組合,
這果然是很有幫助的。
上次去聽演講,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提到〝從革命暴動〞轉到〝消費
暴動〞,在這一段歷史中我們看文字當然是很快的也明顯的感受到在
這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一個影響一個是多麼快速又好像那麼的理所當
然,然而想想那實際上真的是經過了一個時間,是一段歷史,時間的
重量帶來更深沉的感受,一段飛也似的歷史,和今天的一切那麼息息
相關,而其前身原來也是在一步一腳印中走過時間的脈絡。
此外中間很有趣的部分是,法國這樣精品國的形象,說是歷史文化背
景外,更應該說是在這樣的基礎、條件下讓他們得以一手打造的行銷
策略,又今天有多少精品、多少藝術......實為智慧行銷策略下去組
織行為的產物。
補充說明一下
回覆刪除上面用了Eugene Atget拍攝二十世紀初兩種不同店面的照片
這位巴黎街景紀錄者可是在攝影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他拍下了世紀之交的老巴黎大小街頭 街頭行將消逝的行業 海報
公廁 看版柱 無數的店面櫥窗 公園老樹雕像
有人說他很討厭世紀初代表現代性的巴黎 特別是鐵塔 地鐵等
不過看來他對於新興百貨公司的櫥窗魅力並無法抗拒
超現實主義者就在他拍的這些櫥窗重疊影像中
看到另一種異樣的神祕都會符號在流動著...
我想分享這裡禮拜蔡淑玲老師演講的心得,因為熱鍵操縱錯誤,這已
回覆刪除經是我同篇文章打第三次了……
因有一些接二連三的機會,所以我有幸待在巴黎一些時日。拉法葉和
春天兩大百貨我進進出出好幾次,陪朋友收購longchamp(大概帶了
十幾個包),但是Bon marche真的是只有大略看過簡介,然後從門
口
經過好幾次。現在想想真的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如果那時候了解多一
點就好了。看了海明威的巴黎流動的饗宴,但是左拉就真的是只有很
觀光的站在他墓前,不知道要做什麼。
就像老師所說的,巴黎真的漸漸沈積下來的城市。有些法國人對巴黎
各區如數家珍,也難怪他們會笑忽略黑人又發生在蒙馬特的《愛蜜麗
的異想世界》只是童話故事;而和巴黎各區連結不深的《巴黎我愛
你》也不過就另一個濫用巴黎騙甘之如飴的外國人的手段(我也真的
是很喜歡這部片)。
巴黎這符號的濫用,從近兩年台灣法國片的譯名便可以一探究竟,明
明故事幾乎都發生在尼斯,偏偏它就是要叫《巴黎拜金女》、巴黎小
情歌、巴黎換換愛、巴黎二日情……等等
我比較好奇的是,不斷大興土木拆胡同蓋奧運巨巢的北京有沒有可能
像巴黎那樣,北京當局現在和當初奧思曼的處境也許是很相近的。但
是北京有沒有辦法庇蔭中國一百年呢?在這能源危機全球暖化海平面
不斷上升的年代,北京種樹發展約能的大工程,北京能走到那一步
嗎,還是他已經漸漸超過巴黎取代紐約成為世界中心。這我不敢斷
論,但是巴黎還是永遠沒辦法取代的。
學號:93103045 法四
Dimitri HSU
我不久前看了一個外國到北京拍的紀錄片 談水的問題
回覆刪除為了把北京撐出一個現代化城市的表相 當地政府須要老遠地引水過來
然後作西方大城市都有的噴泉 一些高幹等住的現代公寓也可炫耀有抽
水馬桶等現代化不可或缺的衛浴設備
然後還設了個專門抓偷水的官方部門 到處捉一些在公園引水作洗車工
作的小窮人 東追西跑的
也許以前北京很多人都隨意挖水引水好幾百年 現在在沒有完善規劃的
情況下 只顧少數特權 以維持現代化表象 卻讓其他上億人更苦
最苦的是住在北京市郊的人 水池近在家門口 卻為了黨國的利益 被要
求要犧牲一下 不準種菜 不準用水 只為了讓水可以給城裡的馬桶用
這種沒有深入根基的表面作法 一定撐不久的
說到城市歷史的破壞 巴黎的百貨公司一直都在活絡地使用中
回覆刪除我不禁會想到台北市的老圓環和龍山寺前的市集
本來也是活潑熱鬧無比 一點也不到沒落的地步
卻硬生生地被錯誤的市府政策所摧毀
我出生時也曾在老園環旁的日式公寓樓房住過
還記得那兒的老攤子 還有我很害怕的蛇肉攤
現在早已不知老家在哪 只聽姊姊說老房子還在
今夏在巴黎 看電視上說巴黎十一區舉行了一個區民活動 有個歷史問
題比賽 考考誰知道哪裡曾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 區民好踴躍的參加
巴黎每個區都有一部歷史 市面上這類書也不少
這種歷史感 卻是台灣過去長久被刻意地忽略的
前幾天在電視上聽張炎憲教授說 要讓台灣人能夠有機會好好地認識自
己的歷史 才會活得更有自信心 他說這話語重心長 不自覺地重覆了兩
三遍 忽然說不下去 變得沉默
如果想知道路易拿破崙的政變奪權經過
回覆刪除可以看馬克思所寫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很有趣生動而犀利的文章
他在文章開頭曾指出
歷史總會重來兩次 不過 第二次是以鬧劇farce的形式出現的
以此來諷刺第二帝國這位拿破崙的後代妄想自比前人
看老師提到北京水資源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日本拍的一系列激流中國的
回覆刪除影集,我也有看到,影片中講出很多中國的問題,也如同老師所提的,是否在
發展的同時就要犧牲甚至是全盤摧毀,反觀自己國家也是一樣,一些政治型
態的操控,影響到的是人民歷史的記憶,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最恐怖
的,但是看到巴黎的發展卻可以保留並且融合再出發,算是很成功的結合,
也很值得我們效法.
另外此次演講也讓我學到很多,透過文學作品來觀察文化社會現象,對這次
的報告很有幫助,就像老師所說的文學文化史的研究所期望的是透過服裝
或其他生活物品,作為一種社會符號來解讀社會現象及歷史成因,而文學也
不再像文學這麼單純,是有很多面向,很有趣的,只要我們願意多些聯想跟觀察.
沒錯 應該就是那一系列的報導紀錄片 很有意思
回覆刪除我故意寫外國 因為寫日本的話
有些仇日的"華人"會馬上認為日本人不客觀 蠻無聊的
反之 我也看了中國製作的紀錄片 談日本農村被整村整村地移送至滿
洲國開墾的史事 當時有些日本學者的狂妄信念把人民隨便呼來喚去
也是一段很慘烈的歷史 這也可能是日人不想再提起的
好像離題了
總之 看紀錄片很有益處 可以知道世界上許多不同人民的經歷
其實以前我就曾住在離Bon Marche很近的地方 甚至不得不經常去那
回覆刪除裡的地下超市買菜 不得不 當然是因對窮學生來講 那個地方的東西比
別處貴 有時我寧可去第五區買了東西 搭地鐵坐回來
我實在是不太喜歡光逛百貨公司 一年有去個頂多五次 已很了不起
雖已人到中年了 也一樣 我就是不覺得消費會很有滿足感的原始人
這次重回巴黎 和一位朋友碰面 走經了Lafayette一帶 就進去
又是大減價那種無趣的混亂與過剩的貨品很卑踐地等著被買
只是注意了一下彩繪玻璃的圓形天棚和四週樓層一環環像劇院看台的
建築結構 如果拿照片給大家看 一定會誤以為在哪家劇院拍的
(我現在只用手機拍)
總之 真的是Guy Debord所言的societe du spectacle
再加上那天棚距今已遠的古典風 人在其中應該會隱約閃過某個劇中人
的想像吧 作天棚的人就希望這是比較隱約觸動的心情 不要說破了
不過 也許常去的人在乎的還是趁此血拼一下 早已沒什麼劇中人的遊
戲性可言了
拿破崙三世政變 破壞了法國的共和民主體制 恢復集權又控制思想 一
回覆刪除些有知之士都流放於外
他大舉建設 巴黎的改建也肥了許多建商炒地皮的權貴
這種作法在許多二十世紀二次大戰後仍行集權的國家都重演過
雖然看得到一些建設 餵飽了一些人的肚皮 但背後的社會分配不公 也
沒有落實民主自由的現代普世價值
台灣過去五十年國民黨一黨專權執政的時代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壓抑地
走過來 而且比那時的法國要慘得多
我們現今自由地念法國文化 歷史 若不能記取其經驗教訓
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裡有個關於英國十九世紀商店與文學的學術演講訊息提供給大家
回覆刪除The Victorian Stock-Market Novel:
Sensationalising Speculators and the Changing Form
of Financial Fiction
Speaker: Prof. Tamara S. Wagner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Moderator: Dr. Tien-yi Chao (DFLL Assistant
Professor)
主持人:臺大外文系趙恬儀助理教授
Time: 11:00 am ~ 12:00 pm,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時間:2008年11月13日週四上午11:00-12:00
Venue: R206,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NTU
地點:臺大人類學系206室
上面寫錯了 是股市與文學才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