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空間與肢體 - Mon oncle




 
Savina YU 










 

劇情介紹  


M.Albert一家住在一棟具有現代性的房屋中,它坐落於因新興的「摩登社區」。清一色灰色水泥牆打造規則一致的社區、極簡風的傢具擺設和一堆按鈕操控的「自動化房屋」。M.HulotAlbert太太的弟弟,住在城市中較傳統的區域,雖然雜亂擁擠卻相較下給人熟悉親切的感覺。也因為如此,M.Hulot的姪兒也喜歡與舅舅去他居住的區域與其它小朋友一起玩,M.Albert因此有點忌妒兒子與舅舅的情誼。


Mon oncle的這部影片中,沒有太多高潮起伏的情節,也沒有重要、影響劇情的對白,全片以一種日常的步調前進,像是環繞著M.Hulot,紀錄他及身旁的人日復一日的生活瑣事。如果硬要區分,只能說是M.Hulot的一個求職之路吧!



 

段落介紹


Albert夫婦決定要搓合鄰居與M.Hulot,因此舉辦一個茶會,在邀請幾個朋友的同時,介紹兩人認識。客人來到他們「現代化」的家後,當然參觀了自動化的廚房等等,又因為M.Hulot的無心之過,噴泉的水管爆開,翻生一連串的小插曲。

 

分析


在此段落中,我們可以清楚的觀察到M.Albert一家的庭院,以及庭院中貫穿整部影片的魚形噴泉。首先是菜販按了電鈴,在門外我們理所當然的聽到噴泉啓動的水聲(通常跟在電鈴聲後面而來),菜販抬頭看見了那道水柱,接著他走進門中。因為是Albert太太看到來者是菜販而不是貴客,因此理所當然的關掉了噴泉。這時攝影機面對著菜販,噴泉在前方,形成了噴泉和人的高度一樣的畫面,菜販不解的表情和噴泉掙扎的噴出,不僅使人莞爾。


噴泉在本片扮演畫龍點睛的角色,它代表著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體面的炫耀品,而女主人只要一聽到電鈴聲音就會打開噴泉,看到來客決定是否留下噴泉,像是M.Hulot、菜販或Albert先生,這些人就不用受到「噴泉」的接待。接下來出現在Albert家中的是被誤以為是賣地毯,實為打扮誇張的鄰居,在這裡噴泉開開關關的橋段也表現出一種虛偽社交禮儀。我認為導演除了在利用噴泉製造效果外,也同時含有批判社交場合中,人性造作的一面。


接著看到的是Albert 太太要兒子來招呼鄰居,此部通常以全景鏡頭到中景鏡頭運作拍攝,但此一幕特別拉至特寫鏡頭,特寫鏡頭的使用,聚焦觀眾的目光至拍攝人物的表情,拍出小朋友不屑的表情和大人誇張的語氣動作,製造一種強烈有趣的衝突感。


之後等太太們都到齊後,女主人請大家進入屋內參觀,其中有個太太說:「好空啊!」但Albert太太卻回答說:「這就是現代感。」導演此時特別用對話點出了大家心中所想,質疑這戶人家的擺設,應該更有「家」的感覺,而非這種工廠式冷冷冰冰的樣貌。女主人邀請客人們進入廚房後,鏡頭帶到廚房,我們可以看見清一色白色的廚具,與其說是一塵不染,更讓人認為來到了類似醫院或是某食物加工工廠的中央廚房,雖然有各種廚具,卻感覺不到家中廚房應有的溫馨感。


此時畫面跳接到庭院場景,卻傳來Albert太太示範各種烹飪器具的聲音,這時導演玩了聲音的小遊戲,他用各種屬於工業、工地等地方可能出現的噪音來增強「笑果」,雖然沒有看到太太們實地示範的樣子,卻由獨自坐在庭院的先生緊張地頻頻回首,來表現十分誇張的聲音音效。


導演在此部片中,有兩個主要場景:一、Albert的家。二、舊城區。其中最明顯的分野就是在兩邊佈景大不同,強調極簡風的現代主義打造的一致性社區與浪漫懷舊富生命力的社區兩邊。接下來就是導演以配樂來區分這兩邊,提升識別度。只要是在Albert一家,都沒有配樂的出現,或是只有吸塵器等電器的噪音,配上總是整齊又簡單的家俱風格、庭院等等, 如同一間單調乏味的工廠。另一邊,舊城每次出現,都有一段輕快的主題曲,加上路人、居民、菜販、清道夫等的談話聲,七嘴八舌的背景人聲將舊城區的佈景裝點的更富有味道,也與安靜、唯有機械聲獨霸的Albert家形成對比。


男士女士們再度回到庭院來,Albert家的庭院來有一處導演巧思的玄機,就是在從一塊地區過度到另一塊地區時,大家須得經過蜿蜒的小石片,這是導演故意製造的另一個效果,場地的限制,使人的肢體不得不為了順應場地而產生出好笑的畫面。男男女女依序為了抵達座位,踏著崎嶇的小石片入座。


這時M.Hulot到了,Albert太太將他介紹給鄰居,M.Hulot 意外地將噴泉的水管弄破,為了設法彌補又不被發現,他身體僵硬地踏在破掉的水管上面,一面又得應付鄰居小姐要給遞給他的茶杯。此時的畫面同樣以中景鏡頭,以M. Hulot 在畫面中央,左側是其他賓客,右側則是噴泉,噴泉再一次的又成了情節中的推手,其他的人物被安排忽略M.Hulot的奇怪的動作,這讓人聯想到二十世界文學作品Plume中的主人翁,雖然也是有奇怪的言論,但周遭的人還是不以為意的忽視,呈現出更加荒誕的情景。面對於M.Hulot的奇怪的舉止,其他角色的忽略更增加了邏輯上的不協調感,導演由畫面傳達出來這種冷漠與幽默。當M.Hulot終於想到解決的辦法時,去將噴泉的水關掉,這時Albert太太又面對著鏡頭,大叫著:「啊!我的噴泉!怎麼壞了!」接著急忙跑去調控開關。畫面一轉回賓客區,沒想到大家已漏水洞為圓,坐成一圈,觀眾先是聽到水聲的音效,然後噴泉就從人物中竄出了。


接下來的一景,是大家為了避開溼掉的位置,合力將餐桌椅子等搬到另一個地方去,鏡頭這時從大門門縫中拍攝,觀眾只能在畫面上看到人物的頭部,和踏在小碎石版的腳。這次導演運用劇中自然的屏障,將觀眾的焦點注意在人物的步伐上,我們看到所有人物依序排隊,小心翼翼地踏著小石版前進的樣子,接著鏡頭跳至門的上方採俯角拍攝,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庭院的佈局。庭院由幾何的碎石色片組成,有各式踏板步道讓人通行,地上雖有色塊,但與灰白色又線條式的房屋結合後,並沒有增加多少生氣蓬勃的感覺,卻只有過於幾何構圖的格式帶來的矯造感。


Albert太太的帶領下,眾人來到另一塊小方格內企圖移駕至此,但場地太小,大家只好繞著那個小方塊轉圈圈,此時是全景鏡頭,人物與寬景都非常清楚,在賓主皆繞於那塊小方格內時,M.Hulot一人隻身在旁,點起煙斗,想幫忙又力不從心的樣子,看著大家高舉著桌椅團團轉,又是一個刻意安排的「笑果」畫面。


此片中,導演常拍到很多不同的畫面,都是人門跟隨著箭頭或指示走的,因為太大量出現,反而不尋常到醒目。有汽車規則整齊地跟隨地上的指標走的畫面、有M. Albert在摩登社區內開車時,不斷出現的指示箭頭告訴你往哪走,又有一幕,當鄰居小姐造訪亞柏一家時,女主人和鄰居小姐順著庭院裡S型的的路,相會擁抱,那條彎曲的道路中在硬直的場景中,還是無法柔和整個畫面,反倒使人感覺是一種虛偽的社交禮儀,如同人門迂迴地談話,象徵著社交圈不直接、真實的面貌。在劇中的場景,常出現彷彿一切都得跟著箭頭、指示走,也像庭院中的小石板一般。利用這些重複出現的效果與畫面,導演企圖提醒我們因為太一致、現代化的社會,反而用一套程序或指標來簡化人的路途,雖說工具與指標的用途是要幫助人類,但過份局限、依賴於這套方法中,是否會造成不便或制式化的不變。像是庭院中的石板原本是為了要人方便行走於不平碎石地,但它的動線規劃是否符合所有人?是否能便利大家而不是讓大家為了依循而產生不便?這些都是導演透過畫面,要我們反省的。


費盡千辛萬苦,噴泉修好的同時,人物圍繞著噴泉歡呼,再一次,導演利用噴泉作為象徵,製造出一個圓圈型的社交景象。在房子二樓,M.Hulot 和他姪子透過兩個圓形的窗戶參與這幕。在此片中,亞柏一家的房屋在多幕的畫面上看來,令人聯想到是一棟「帶眼睛」的房屋。而恰好,導演也安排多幕中,人物利用兩個圓圓的窗戶觀看外面所發生的事情,如:M.Hulot回來破壞樹枝時(見圖八),或亞柏夫婦要觀察鄰居小姐時。這些安排都使房子用原有的線條和如眼般的圓形窗戶,看起來就像一隻巨大的機器人,而不會讓人聯想到溫馨的家庭功能。另外,M.Hulot 的家整體使用暖黃色系,不規則的窗戶造型,以及各式各項的幾何線條組合而的,富有生命力和感情。



 


參考資料


書目:


1.     Chion Michel, Jacques Tati, Paris : Cahiers du cin²ema : Diffusion, Seuil, 1987


2.     Laurent Jullier&Michel Marie, 喬儀蓁 , 閱讀電影影像, 積木文化, 2010

 

網站:


1.     賈克大地官方網站「賈克村」http://www.tativille.com/


2.     台灣電影筆記http://movie.cca.gov.tw/files/15-1000-730,c136-1.php


3.     世界電影研討http://ctl2.tnua.edu.tw/blogs/worldcinema/%E8%A9%A9%E6%84%8F%E5%AF%AB%E5%AF%A6%E4%B8%BB%E7%BE%A9/jacques-tati/


 


6 則留言:

  1. 𐚀위𑶫⤦‰



    幫我看看這件衣服適不適合我穿?謝謝

    http://goo.gl/KYqDB



    ꮨ굉퓒𓃡

    回覆刪除
  2. (o^o^o)あ(o^-^o)り(o^o^o) が(o^O^o)と(o^.^o)う

    回覆刪除
  3. 反省隊m(・ω・`)m(´・ω・`)m(´・ω・)m参上

    回覆刪除
  4. (*′σ∀`)p[☆。・:+*こんばん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