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魁北克Québec- Elvis Gratton, « 偽貓王 »

魁北克Québec  Elvis Gratton, « 偽貓王 »





    Elvis Gratton志在模仿貓王,他終日苦練,為的就是參加仿貓王電視大賽。他終於贏得冠軍,獲得了旅遊聖芭納納的機票。他歡欣地偕妻同遊,在飛機上又開始搞笑,旁人問他是哪裡來的,他用了好幾種方式來解釋,仍令對方傻了眼:Elvis的自我介紹,大約是這麼說的:他是




Canadien québécois de français de France ;



Canadien français ;



Nord Américain français du Canada ;


Francophone québécois canadien ;


Un Québécois d’expression canadienne française ; ...





他太太在一旁幫忙補充道:

            Franco-Canadien du Québec ;

Québécois Canadien...




   台灣的人歷經大半個世紀的國名符號爭論,還有駐外代表處令人瞠目結舌的各種名號,造成自己人與外國人對於「我們是誰」的界定一片混亂,面對Elvis Gratton鬧的尷尬笑話,大概都能體會。這種場面只能讓我們想笑又想哭!




   Youtube上的影片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ETogEGwh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ZS7sOOpELI




    Elvis Gratton 
是個魁北克導演所創造的諷刺喜劇人物,他所期望的自我實現,完全寄託在成功地模仿一個過氣的英語偶像歌手。到頭來,當他要介紹自己是誰的時候,卻說也說不清楚,只能用幾個詞在模糊地帶形容來形容去,始終找不到恰當的字眼。而他的說明多少也層疊著魁北克歷史上身份認同的複雜困境:當魁北克的法國移民不再屬於法國管轄之後,他們以自稱加拿大人以有別於英國移民;等到世界認同加拿大這個國家時,他們又要在一個大體是英語的國家裡,強調自己是所謂的加拿大法語人。直到後來,魁北克這個省份地區才確立成為認同本土的依據。現今,魁北克人是早期原住民、各不同階段移民所組成的多元民族共生之地,認同的就是共同居住的魁北克這個地方。即使當代法國人的後裔深切知道他們先人所來自的歷史,也在他們的生活文化中保留有許多的歐洲傳統,但現在的魁北克人,就是魁北克人,無需再多形容詞了。



    “Elvis Gratton”一片的編導為Pierre Faladeau, Julien Poulin。由Julien Poulin主演。導演Pierre Faladeau1946-2009)不幸於2009925
在蒙特婁病逝,他終其一生為爭取魁北克獨立而奮鬥,也不斷在其電影作品中探討這一主題。筆者在此特別向他致敬。







有關
Pierre Faladeau去世的網路新聞報導:


http://www.cyberpresse.ca/dossiers/le-deces-de-pierre-falardeau/



http://www.radio-canada.ca/nouvelles/societe/2009/09/26/001-Falardeau.shtml?ref=rss

致獻給Pierre Faladeau的網站:

http://www.pierrefalardeau.com/

Pierre Faladeau的幾部重要影作: 

Le party

http://www.pierrefalardeau.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3&Itemid=48
 



Octobre 

http://cinemaquebecois.telequebec.tv/#/Films/25/Clips/35/Default.aspx 



17 février 1839

http://cinemaquebecois.telequebec.tv/#/Films/7/Clips/96/Default.aspx

(版主特別感謝Emmanuel Poisson老師提供相關資料。)

 






 

魁北克Québec-la langue française, les langues françaises

魁北克Québecla langue française, les langues françaises





蒙特婁市中心維多利亞廣場上,法國送的新藝術風格地鐵站出口。這個地鐵站出口每到冬天必積滿厚雪,故不開放。



     初到魁北克,聽到的是一種似曾相識又疏異的法語。



     一大早到達蒙特婁的機場,人們互道Bon matin。我想先吃點早餐,卻看不到早餐的菜單,後來才發現,déjeuner名下的菜單內容很像早餐!午餐呢,就順著往下推,叫dîner。至於法國人說的宵夜souper,在這裡只好變成了晚餐!我想吃份早點套餐,店員說時候太早,他們還未準備好,來不及供應patate,但可改換其他糕點類,我愣了一下,才明白她指的就是pomme de terre馬鈴薯!領到餐後,向她道聲謝謝,她卻說「歡迎」(bienvenu)。如此,在吃到早餐之前,我已上了一堂魁北克的法語課。



    在這些用語當中,可以發現接近美語的表達方式,比如像good morning ; « Thank you ! » « you are welcome ! »簡直是直譯轉換到法語去的。再看,fall in lovetomber en amour,也就不奇怪了!





     但這種近鄰相通的影響不是唯一塑造魁北克法語的因素。有些用詞事實上反而是保留了古法語的用字,如frettefroid)、pognerprendre),在現今法國的標準法語中已不再通行。這點意味著魁北克法語與法國法語之間的差距,不是只有時空距離,讓魁北克法語單方面產生了變種,實際上在另一方面,巴黎人說的法語隨著時間也已改變了許多。有一說是魁北克法語尚保留有王室舊有的語音,而巴黎街頭卻在兩百多年前已衍生出不同的語音,且被新時代的掌權者認定為是應當得到正名的現代語言標準。



     魁北克留存了一些古法語,不僅用詞如此,發音亦然。上回提到La Dégénératione的歌詞《toé ma p’tite fille...》,toé就是toi,直到作家蒙田的時代都還念成toé。魁北克人把不分種族髮膚顏色的女友都喚作ma blonde(而不是ma petite amie),更讓人恍若回到了中世紀騎士愛的時代。在魁北克,鞋子不叫chaussures,叫souliers,感覺很有詩意。至於鬧鐘為何要用古老的計時器「日晷」cadran來稱呼,則不知其由來。當然,好幾百年前已離開法國的魁北克移民後代,面臨新時代的產物,也發明了自己的用語,比如水籠頭,不說le robinet,而是天差地別,令人意想不到的la champleure。人文之外,自然因素也很重要;在此北國漫長的寒冬雪季,須要一些特殊的氣象用語來描述各種情境,因此相關的用語和地處溫帶的法國相較,必然要更豐富、更細膩化,比如la pouderie在魁北克有個特殊意涵,是用來形容細如粉末的細雪。







北美雪地風景畫作







蒙特婁的國立美術館收藏之畫作



     除了出自生活體驗而衍生的日常詞彙之外,發音上的改變才是各地法語差很大的重要原因。古音的留存只是其中一個現象,大體上魁北克的法語和巴黎的法語,其他地方的法語,其他地方的各種語言...等等,都遵循了語言漸次簡單化和同一化的趨向,就像現今在台灣大家說中文,已少有人用力去捲舌了。如此,許多開放的音a在寒冷的魁北克轉成了oui則變成i,似乎很合理,多聽也就習慣了。有些相近音會逐漸失去差異性而趨於同一,有的子音或母音在口語中簡縮、甚至完全消失(如plus只剩下pu)。但相反的情況也有,原本不發的音反而要發音,比如魁北克人講juilletnuitdebout,尾音的t都發出聲。而更不可解釋的是完全多加出來的音,如ici彷彿十三世紀古法語再現,唸作icitte!在句法構成上,也有一些明顯的轉變,無論在法國或魁北克的口語用法,否定句的ne...pas都只剩pas一字,反之,若聽到魁北克人把Y’en a d’autres ?說成Y’en a-tu d’autres ?也不要太驚訝,這個tu與「你」無關,而似乎帶有中文的「嗎」或「呢」的問句提示功能,再如c’est-tu loin, ça ?1



     說到「你」tu的人稱用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魁北克,「你」tu和「您」vous的區隔幾乎已消失,通通用一個「你」來互稱彼此。如果你希望早日融入魁北克的社會文化中,那你可以直接用tu來稱呼當地的老師(家人、同學、朋友更不用說了),直呼他或她的名字(prénom),而不必感覺有任何的不敬(這讓我想起美國人相互認識後,就會隨和地說: « just call me John »,以示友善)。Vous就留作複數的「你們」用。「我們」則傾向以較簡單的on est來取代nous sommes。社會語言學家必然會告訴我們:這個tu的普遍用法不只是內在於語言的發音簡化使然,而或許更代表著社會去除階級化,強調人人平等的普世價值觀。人人平等當然包括男女平權,不同於法國,在魁北克自編的大辭典中已正式把professeureauteure這類陰性字列入其中,且十分通用。然而,強調個人主義和平等觀念的結果,是「各付各的」(go dutch),餐廳對於一桌人一人給一份賬單,毫不見怪;有人說「請」(inviter)你吃飯的話,意思是一起吃,但還是各付各的;強調男女平等的結果,或許也會有人抱怨說,魁北克男人比較「不浪漫」,女生也寧可自己來,不要男生幫忙開門、提重物等等獻慇勤的表示。不過,話說回來,平日的友善、熱情與週到的態度豈不更實在?魁北克人還強調自己的北美洲人身份,守時、守信的觀念對他們十分重要。(2







小巴黎蒙特婁的拉丁區







拉丁區電影街旁
Saint Sulpice



     在1970年以前,魁北克法語當然是屬於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語言,但是要等到1968年才出現第一部完全依這種語言講法來書寫的戲劇作品,即Michel Tremblay « Les Belles-Soeurs »。這種語言是真正一般人平日講的話,被稱作le joual(此字是從cheval轉音而來)。大約在此前後十年間,陸續出現了一些以le joual撰寫的文學作品。1975年以後,在流行歌曲方面這樣的語言到處可聞,但文學作品的嘗試則逐漸消退。但這個歷程本身已足以成為劃時代之舉,其重要性意義,與其說在於作品自身的文學價值,毋寧更在於藉由這種特殊地域性的法語寫作來宣示寫作者與讀者身份的獨特性(有別於法國人或其他法語地區的人),即本土文化的認同。而1975年以後,多元族群組合的「魁北克人」(有別於加拿大英語人,也有別於魁北克之外其他加拿大省份的法語人)在法語語言的統合之下,本土認同感已是基本共識。



     話雖如此,事實上,語言在教學方面還有許多不斷在討論,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最關鍵的是,有一主張魁北克本土法語應自立一套語言發音與文句的準則,但是這一來又要擔心與法國的法語脫節,反而失去國際性交流的機會。至今,學校老師教學上依據的大體上仍是法國巴黎的標準法語,而不排除魁北克法語的專用語彙。然而,學校既然留存著這種「外來」的標準,總不免讓一般人在面對法國人講的法語時,對自己日常生活講的口語會忽然表示「抱歉」,即使平日他們並不覺文化自卑感的壓力存在。這種潛在的矛盾,讓教導法語的老師一方面是維繫魁北克法語主導文化的傳承者與散播者,另一方面又因為學校教的法語與坊間口語不免有落差(且老師有必要去「糾正」這樣的落差),而形成一種法國法語位階的優勢,一種語言上的優劣階級之別,以致於造成了一般人民在語言觀感上偶而會不由自主地受到「法國法語才是好法語」的意識形態左右。這種情況,不知是否在法語世界特別明顯而嚴重?因為語言向來在法國人心目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是判斷社會出身階層人格教養等等的至高標準,對於法語的崇尚、熱愛,對其文化資產的地位的慎重看待、保護與發揚,似乎遠超過任何其他語言被看待和使用的情境。然而,無論美國、加拿大、或澳洲的英語人,都不會特別嚮往追隨英國式的標準英語。講葡萄牙語的巴西人,現今很難聽得懂葡萄牙本地的葡萄牙語,但也不會因此感到自卑或惶恐。如此看來,各種語言移入他境的社會地位變遷,值得進一步觀察與檢討,也值得我們反身思考本地語言的問題。



     又一次話雖如此,能否對以上的說法提出反駁呢?也許很簡單,請欣賞這首優美的歌曲,它充份表達了魁北克人對於法語母語的熱愛!



« La langue de chez nous »
Yves Dute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3_SWk0xe-E





註: 

 
(1)    關於魁北克法語的特色,非常感謝Virgine Doubli, Claude Timmons老師的解說和舉例。

 (2)    筆者還有一個小小的觀察與比較是,一般來講,如果你在法國買東西,價錢是26,23元,你最好不要拿出30,23元請店員找4元,法國人會覺得是給他添麻煩,相反的,蒙特婁人就沒這個問題。不知各位對此看法如何?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魁北克Québec-Il était une fois, une chaise berçante / 搖椅的故事

魁北克QuébecIl était une fois, une chaise berçante / 搖椅的故事





    Frédéric Back曾於1981年拍過一部動畫片(1),片中述說一位魁北克的農夫到森林砍樹,以木材靈巧地作成一把搖椅la chaise berçante。他娶妻、生子。妻子總是坐在搖椅上,懷裡抱著幼兒,輕輕地搖啊搖。孩子一個接一個地生下來,搖椅也隨著時代,在孩子們的遊戲想像中,時而當木馬騎、時而當蹺蹺板玩,有時變成火車頭,有時又成了小汽車、大帆船、然後是飛機的時代來了...。當孩子大了,離家遠去,父母老了,逐漸凋零,最後房子賣了,搖椅也終被丟棄在雪地上。但故事尚未終了,有一天,一位老博物館員發現了它,把它修好漆好,帶到美術館內,當作休息時的坐椅。卻沒想到來參觀的孩子們,對現代畫興趣缺缺,反倒是被那把搖椅所吸引,一個個都乖乖排隊,等著坐一坐、搖一搖:就這樣,老舊的搖椅忽然在孩子的天地裡重獲了新生命...



    這部動畫以默片的形式,藉著一張搖椅的歷程,述說了魁北克人的生命故事。搖椅可說是魁北克最具代表性的家具,是傳統大家庭裡不可或缺的一個成員。坐在搖椅中的母親就是小寶貝最心安的搖籃;搖椅伴隨著孩子長大,激起他們出外探險的未來夢想;也陪伴著老邁的父母,輕輕擺盪在美好的回憶中。甚至,在鄉民年節團聚,大夥兒一起跳方塊舞時,成排的搖椅也在一旁跟著音樂節拍與充滿活力的舞步,如盪鞦韆一般幌得好開心!

      

   從這部講述魁北克傳統家庭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在
1960年代以前子女成群的大家庭結構。四十來歲的歷史老師Stéphane Kelly告訴我們,在他念書時,同學中有人排行家中老十一,老十二的,可不是什麼稀罕的事!百多年之間,在仰賴土地為生的魁北克,家庭與天主教會一直是社會的兩大支柱,後者又對前者施展了強大的壓力,延續世代與維持人口為其一大目的:夫妻以婚姻的神聖天責之名,孩子得一個接一個地生下來,來者無拒,這也難怪許多的魁北克電影都在描述傳統大家庭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



    一九六○至七○年間,魁北克有了重大的社會變革後,昔日的大家庭已相當少見。近年的出生率更降到了新低點,魁北克政府不得不積極推動生育福利政策,並大力迎接外來移民。每年七月中,在蒙特婁的藝術廣場(Places des Arts)上會有一場雙胞胎的大遊行(Festival des jumeaux ou jumelles),或許多少是為了以熱鬧的節慶氣氛來喚起歡樂大家庭的共同回憶,順便激發生產報國的想望。果然,大家看到一對又一對的雙胞胎寶寶出場,都不禁會覺得「好可愛喔!」,母愛、還有父愛之心,立刻催化出來了









小美女組。





小帥哥組。





浩浩蕩蕩的娃娃車隊。





天氣有點熱,昏睡過去了...





大人經特別打扮,裝可愛以引人注目。



    這個家庭及人口的全國性問題顯然深受關注,甚至,有近年流行的新民謠風歌曲,把大家庭「退化」到小家庭的歷程唱了出來,這首« Dégénération »Mes Aïeux, 2007),還創了一個新字,把「世代」與「退化」兩個意思合一。不過,並沒有強調道德教訓的沉重意味,也不是真的「以古非今」,節奏感予人的是十分歡快樂天的氣氛,且是用道地而獨有風味的魁北克法語所唱的!在此,特別感謝Nicole Lavergne Virginie Doubli兩位可愛的老師提供歌詞及字義解釋。





« Dégénération »  Mes Aïeux, 2007



Ton arrière-arrière grand-père il a défriché la terre

Ton arrière grand-père il a labouré la terre

Et pis ton grand-père a rentabilisé la terre

Pis ton père il la vendue pour devenir fonctionnaire

Et pi toé mon ptit gars tu sais pu c’que tu vas faire

Dans ton p’tit 3 1/2 ben trop cher frette en hiver

Il te vient des envies de devenir propriétaire

Et tu rêves la nuit..... d’avoir ton p’tit lopain de terre....



Ton arrière-arrière grand-mère elle a eu 14 enfants

Ton arrière grand-mère en a eu quasiment autant

Et pis ta grand-mère en a eu 3 c ’tait suffisant

Pis ta mère en voulait pas toé t’étais un accident

Et pis toé ma p’tite fille tu changes de partenaire tout le temps

Quand tu fais des conneries tu t’en sauves en avortant

Mais y’a des matins tu te réveilles en plurant quand tu rêves la nuit....

D’une grande table entourée d’enfants...



Ton arrière-arrière grand-père a vécu la grosse misère

Ton arrière grand-père il ramassait des cennes noires

Et pis ton grand-père miracle est devenu millionnaire

Ton père en a hérité y’e z’a tout mis dans ses réer

Et pis toé p’tit jeunesse tu dois ton cul au ministère

Pas moyen d’avoir un prêt dans une institution bancaire

Pour calmer tes envies de hold-uper la caissière tu lis des livres qui parlent...

De simplicité volontaire




Tes arrière-arrière grand-parents y savaient comment fêter

Tes arrière grand-parents ça swinguait fort dans les veillées

Et pis tes grand-parents y’ont connu l’époque yéyé

Tes parents c’était des discos c’est là qu’ils se sont rencontrés

Et pis toé mon ami qu’est-ce que tu fais de ta soirée

Eteins donc ta tivi y faut pas rester encabané

Heureusement que dans la vie certaines chose refusent de changer

Enfile tes plus beaux habits..... car nous allons ce soir danser


 pis : puis.  toé : toi.  pu : plus.  3 1/2 : appartement ; 1/2 est la salle de bain.  frette : froid.  cennes noires : sous.  simplicité volontaire : un style de vie avec le minimum de moyens.  tivi : télévision









註:

 1. Frédéric Back1924年出生於德國1948年當他二十四歲時來到了加拿大。這部動畫短片曾獲得二十三個國際獎項也包括一座奧斯卡金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