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攝影與文學:照片:俳句或兒歌?

攝影與文學:照片:俳句或兒歌?





   其實,用俳句比喻攝影,還可從其他角度去聯想。上次曾提到,俳句之於自然現象,是採片斷的閱讀方式。但若是專注在個別俳句的內容,則發現其內總是有個自足的結構。俳句雖少有敘事學上所言的人為動機,卻專注在一事一景的描寫,四季分明,簡短幾個字不多不少,十分緊湊集中,把兩三樣事物與動作聯接起來,又俗又雅。下面的每句話都各自是一首俳句(而且是芭蕉、一茶等大名家很經典的作品),用最少的字,且我故意翻得很白...




大佛像的肩上披著殘雪



春雨,少女長長打個哈欠。


落日停佇在金雉的尾上。



夜短,毛毛蟲毛茸茸閃著露珠。


燕子從大佛的鼻尖飛起。


一不注意,青蛙跳進門來了。


來客與白菊一朵,相對無言。


拔蘿蔔的人舉起菜頭指路。


一打噴嚏,要賞看的海雁已飛了。


      空蕩屋內,一隻蒼蠅,一個人。



   寫俳句的人要發揮的是撿選取捨的能力,從耳聞眼見的紛亂世物中除去蕪雜而挑出足以相互呼應,組成一畫面者;且往往要使前景(主景)突出,或幾乎總是去了背景,只存節氣的氣氛。這樣的描寫,本身是個直向所指,是語意結構力求完整的「文化」(人之文化vs.自然)舉動。



   同樣的,攝影鏡頭捕捉的剎那,在翻印的樣片中,只挑出其中一張,構圖層次分明,形式封閉,語意具有一致性的(決定性瞬間),視為佳作。用美術史研究的分法來講,可謂沃夫林式的「古典」,強調「主題」與「秩序」。這是直接攝影歷久不衰的審美觀,在攝影創作中直到一九五年左右,都居於主導地位。而一般相館肖像照以及民間家庭照片,大體上也都根據這樣的要求來安排人物與背景。



   相對於俳句的古典寫實速記,小孩玩遊戲時點人輪替所唱的兒歌,依隨的是韻腳的一致,好記又好念;可是仔細分解歌詞所呈現的意象,卻往往是超現實的組合,愛麗絲的鏡中世界。兒歌,我記得的已很少:



   城門城門雞蛋糕(
1),三十六把刀, 
      

   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



   偏愛更是荒謬的這一首:

    

   棉花糖,棉花糖,
  
        

   越走越害怕,坐在石頭上。



   「
兒歌」可以用來比喻另一種攝影的風格:沒有明顯的主題獨霸,民主平等,卻不免多雜音,易分心;喃喃細語,忽東忽西;前後景不分,前亦後,後亦前,一物一物固執在場,卻不能融入一個言之有物的「戲景」;沒有組織,猶如開放的拼貼,不成構圖,不可思議的奇異湊合,對著偶然意外大開其門。就像一般認定拍壞了的照片。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畫家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曾有段短暫的時日,也像當時一般人一樣,利用新出品的柯達手動小相機來拍照。他純是為了好玩而拍照,別無其他目的;往往是到姊妹家閒聚時為親朋好友拍照,鏡頭下常見的是幾個小甥兒甥女在夏日太陽下戲水、跑跳、逗狗、採櫻桃的歡樂景像,充滿著即興動感,隨意而自然。偶而,他也拍女伴瑪塔Marthe)。瑪塔不但是他終生相依的伴侶,也是他筆下最常見的模特兒,但無論是在畫作中或相片中,她都很少露臉。她在臥室內用個平底大浴盆洗澡,波納爾畫她、也拍她。照片裡,浴女應該不是為了刻意擺姿勢給人畫或拍的,而是真的在洗澡。她的上半身因晃動而模糊,前頭大概是一團大浴巾,靠鏡頭太近,沒顧到景深,也成了一團模糊的亮部,幾乎占了畫面大半;原來,焦點是落在浴女身後,於是右上方梳妝台前的一個水桶成了最清晰的地方,搶了浴女的注意力:讓觀者的目光游移在中景人物與其後的水桶之間。人通常是畫面的主角,現在卻因一個線條輪廓清楚的水桶而不得不讓卻中心統御地位。形式語言於是主載了內容指涉。



   大毛巾,姐姐洗澡,身後站著小水桶。



   這不是俳句的畫景,更像失序的兒歌世界。



   波納爾沒有依照相片來描繪作畫的習慣。不過,少有的例外,是在拍浴女照的幾年後,他畫了張內容極相似的油畫。但是畫面經過了整理,簡化了許多,尤其礙眼的大毛巾,以及莫名其妙搶眼的水桶都不見了。然而,並未因此讓浴女在畫面中取得絕對的構圖優勢地位。波納爾可不是守舊守成的畫家,在現代繪畫步向前衛的過程中,他和納比派Nabis的幾位畫家友人如烏依亞爾Vuillard)、瓦洛東Valloton等,確實有從後印象到野獸派之過渡期的一定地位,不可忽略。在這幅浴女圖中,他利用不一致的透視以及色彩的錯置,也就是明暗色與冷暖調不貼合主次題材之分的方式,使得畫面各處都幾近均等地獲得觀眾青睬,連地板也與人物一般,上浮而突出,敬告觀者畫作原有的二度面向真實:繪畫,即一方框平面上所鋪展的各色油彩。--此即現代繪畫的一大概念革新。







註:


後來聽說有另一個版本:「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把刀...」莫名其妙的「雞蛋糕」不見了,想像不再超現實,回復了合理化的世界--我並不欣賞也不喜歡這個寫實的版本。幸好,高大的城門無法解釋:為何進城門的白馬騎士會滑一跤?「無法解釋」這一點仍然救了這首兒歌!我真正好奇且認為人類語言之所以奇妙,其實是:果真原來版本是「幾丈高」的話,其音慢慢轉成了「雞蛋糕」,其中有著孩童式的理解過程,還有孩童世界認為吸引人的東西... 真正的好細漢玩字好玩。再說,兒歌的生命力也在於不必管他什麼「原來的」、「正宗的」、「源起的」版本--只要有人說了,說成如何,如何百變,都算數!

7 則留言:

  1. 也許第二首兒歌中的棉花糖本來也不是棉花糖

    可能也是音似而轉的字



    巧的是上有雞蛋糕 下有棉花糖 總之都是小孩愛吃的甜點啦

    回覆刪除
  2. 可憐台灣的大學生

    今天受到國家的公然侮辱了

    你們被當成沒有中國那種極權國家學生來一起上課 就無法激勵上進的

    學生

    你們難到默默接受 難到不生氣嗎

    當年你們還傻傻歡呼上台的總統 原來如此看貶你們!

    快畢業的同學 希望不會逼不得只能到上海當台傭 還可能搶不到工作

    因為中國畢業生也有五千萬人待業中

    回覆刪除
  3. 鄭天佐



    二月起美國各地上映一部以台灣悲情歷史為故事的驚悚片:「被出賣

    的台灣」。上映後很多著名影評家和報紙如紐約時報與華盛頓、洛杉

    磯、好萊塢等地報紙都競相報導。本片也榮獲好萊塢的「政治影片學

    會」的二○一○年四獎項提名。



    電影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貪污成性被八路軍趕到台灣的蔣家政

    權恐怖統治下的台灣。從一位FBI派到台灣的幹員的親身經驗,揭

    發台灣政府的陰謀,利用流氓在美國暗殺即將出版反蔣書籍的留美教

    授,之後再暗殺這些流氓。美國政府為了避免製造美中台外交事件,

    默認蔣家政府為非作歹。年輕有正義感的幹員,除了天天看到警察和

    特務在街頭巷尾抓人外,也在雙方政府阻撓下,冒自身生命危險揭發

    真相。...

    回覆刪除
  4.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窺見二二八事件、有計畫的謀殺台灣知識份

    子、陳文成案、林家血案和美麗島事件等,在白色恐怖統治下的台灣

    人悲慘的命運。電影強調台灣的年輕人和西方國家官員與人民,到現

    在還被台灣和中國政府繼續蒙騙。



    影片警告台灣和西方國家,不要為了經濟利益「傾中」和「媚中」。

    台灣的年輕人更應該記取台灣的歷史教訓,認知民主自由是前人犧牲

    生命爭取到的,繼往開來,繼續為維護民主自由和爭取台灣的政經獨

    立奮鬥。



    這部電影能否在台灣上映,會否被大幅裁剪,要看馬政權對言論自由

    的容忍度,但馬應該清楚在電子媒體時代,即使他想禁止也禁止不

    了。

    回覆刪除
  5. 陳宗巖



    英國BBC國際台委託外部機構進行民調,調查範圍橫跨二十八個國

    家的人民,想了解他們是怎麼看待世界上重要國家對世界的影響力。

    在接近三萬受訪者的樣本中,各國公民正面看待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

    的約有三十四%。自從二○○五年調查開始至今,世界對中國的正面印

    象已經從五十%,逐年下降至今,這說明了世界並未感受到中國所宣

    稱的和平崛起。



    這份調查報告的結果對於國際關係中的「威脅平衡論」相當有用處。

    該理論是由研究國家間彼此結盟的專家Stephen Walt所提出,他認

    為當面對崛起的強權時,國家結盟與否將取決於對於威脅的感受程

    度,構成威脅的內涵包括了四個因素,分別是總體硬實力、地理位置

    的鄰近性、攻擊能力、侵略意圖,其中侵略意圖在它的理論中佔有非

    常重要的角色。



    在他檢視世界各地近百年來的案例中,他認為一個崛起的強權若擁有

    豐沛的硬實力(包括人口、工業與軍隊能力、科技先進程度)、與實

    力弱的國家鄰近甚至接壤、常展現出進攻的實力並擁有侵略的意圖,

    則這個強權會迫使鄰近國家為了自保,結盟抗衡之。...

    回覆刪除
  6. ...現在在東亞的中國正朝這樣的路走,硬實力持續上升,且與許多

    東亞國家為鄰,其侵略能力除了展現在對台灣部署的飛彈外,更能透

    過派遣軍艦至具有主權爭議的東海與南海挑起區域神經的作為看出。

    在最後一個重要因素中,BBC的民調顯示出世界對中國的負面看法

    正在攀升,或許這尚不構成中國有侵略領土的意圖,但隨著人民幣匯

    率僵化,中國商品大舉進入國際市場搶食歐美國家與鄰近開發中國家

    的市場時,在經貿上,其他國家對於中國經貿的侵略意圖感受應當不

    淺。



    因此中國的崛起並不友善,且可能會激發各國組成聯盟抵制之。台灣

    處在這樣的東亞環境中,必須試想完全沒有煞車的親中政策是否正

    確?若未來東亞國家結盟牽制中國,那台灣應該站在哪一邊?在東亞

    國際政治尚未明朗時,台灣應該多結交擔心中國崛起的朋友。若將親

    中政策無限延伸,恐讓台灣在未來落入與中國共同被視為區域敵人的

    下場。

    回覆刪除